秋闱不遂

落魄衿怀不自由,桂花影里沐清秋。

虽无彩笔都成梦,未信朱衣不点头。

李迪声华誇浪得,子云词赋倩谁收。

珠江潭水深千尺,正是鱼龙变化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秋闱不遂》由明代诗人韩殷所作,描绘了落第士子在桂花影中沐浴清秋之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落魄衿怀不自由,桂花影里沐清秋”,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落魄状态和身处的环境——桂花树下,清冷的秋天。这里的“不自由”不仅指身体上的束缚,更深层地表达了心灵的压抑与无奈,营造出一种孤寂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颔联“虽无彩笔都成梦,未信朱衣不点头”,转折之处,诗人以“彩笔”象征才华,“朱衣”则暗喻主考官或命运的公正评判。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认可的感慨,也流露出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态度,认为即使目前看似梦想破碎,但坚信公正终会到来,自己的才华终将被认可。

颈联“李迪声华誇浪得,子云词赋倩谁收”,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李迪和扬雄(字子云)的例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李迪因名声而获得虚名,子云的词赋却无人欣赏。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况,暗示着即便才华横溢,也可能遭遇世态炎凉。

尾联“珠江潭水深千尺,正是鱼龙变化秋”,以珠江潭水的深邃比喻人生的复杂与深沉,暗示着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如同鱼龙般,在秋季这个特定的时节里,经历着成长与变化。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也寄托了对个人命运转变的期待与理解。

整体而言,《秋闱不遂》通过对落第士子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巧妙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才华与公正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挣扎,也有对未来可能性的憧憬与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62)

韩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城访故旧居尽易新主有感而作

绿杨红杏满城春,柳市南头访隐沦。

人世几回伤往事,江淮何处不通津。

青袍似草年年定,世事如棋局局新。

浅薄将何称献纳,思量名利孰如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长门怨

自闭长门经几秋,泪珠时傍枕函流。

多情却被无情恼,得宠忧时失宠忧。

香辇不回花自发,仙娥终去月难留。

晚来风起花如雪,空逐春泉出御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贫女吟

东风吹柳日初长,沙苑年来草又芳。

台榭不兴歌舞梦,蓬门未识绮罗香。

休将世态悲尘事,但借流尘暗竹房。

倚柱寻思倍惆怅,为谁清瘦减容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村居即事

绕门清槿绝尘埃,别馆春还草乱催。

蚕事正忙农事急,桃花净尽菜花开。

青青野竹题诗去,白白红鱼入馔来。

四海一家无事日,愿将巴曲赞康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