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乡僧昱晓林(其一)

海雨吹花雪作堆,那时敲我竹门开。

自怜水国三千里,也有乡僧问路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送乡僧昱晓林(其一)》,描绘了一幅海风卷起雪花,如同堆砌在竹门之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诗人以“海雨吹花雪作堆”开篇,巧妙地将海浪与雪花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又蕴含着某种深邃的情感。

接着,“那时敲我竹门开”,通过僧人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引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系。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访客,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暗示了僧人与诗人之间可能存在的深厚情谊或共同的信仰追求。

后两句“自怜水国三千里,也有乡僧问路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遥远的异乡,但仍有来自故乡的僧人不辞辛苦前来探访,这种情感的传递,既温暖又令人感慨。诗人通过对比“三千里”的距离与僧人跨越千山万水的行动,凸显了人与人之间超越地理界限的深厚情感纽带。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在元代文学中,这样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54)

惟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 字:天如
  • 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
  • 籍贯:吉安永新

相关古诗词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二)

白云剪作瑶坛雪,寒旭蒸开玉洞花。

山北山南看更好,炊烟朵朵是仙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三)

一片松林又一宫,开门面面看茅峰。

意行恍惚庐山路,归饭僧分上下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四)

郭仙清夜扣舷时,万籁秋笙月一池。

千载谁传灵凤曲,羽童吟作步虚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湖村庵即事(其一)

日度斜塘水气昏,石桥高柳对柴门。

霜风搅树叶如雨,忽见一帆来远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