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一)

试把行藏为子评,只知尽分敢徼名。

出如有益殷三聘,用不能行鲁两生。

此道古人如饮食,后来灶婢或猜惊。

子云亦号知书者,犹把商山作采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试着评价你的行为和隐藏的心思,只知道尽力而为,不敢追求名誉。
如果能有所贡献,就像殷商多次征召贤才,但若能力无法施展,就像鲁国的两位学者无法实现抱负。
古人对待这种道理就像日常饮食,后人可能会对此感到惊讶。
你像扬雄那样被称为博学之人,却仍将隐居视为一种荣耀。

注释

行藏:行为和隐藏的心思。
子评:对他人的评价。
尽分:尽力而为。
徼名:追求名誉。
有益:有贡献的。
殷三聘:殷商多次征召贤才。
用不能行:能力无法施展。
鲁两生:指鲁国的两位学者,如孔子的弟子。
此道:这种道理。
古人如饮食:古人把它当作日常之事。
猜惊:感到惊讶。
子云:指扬雄。
知书者:博学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题目为《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一)》。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评价,表达了对朋友出仕与隐逸选择的看法。他认为朋友应该像古人那样,视仕途如同饮食,既知其必要,也能适可而止,不应过分追求名声。他以殷三聘和鲁两生为例,前者出仕有成效,后者则因无法施展才华而无功。他还提到,即使是被称为知书达理的人,也不应过分羡慕商山隐士的生活,暗示隐居并非唯一值得追求的荣誉。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三)

别来岁月尔滔滔,流落天涯忽此遭。

万木辞荣秋意澹,百川归壑岸容高。

笑看海上两蜗角,閒秃山中千兔毫。

若向颜曾得消息,直须奴仆命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二)

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

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

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

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其二)

大明临照职方州,汉沔江淮澹若油。

剪薙荆榛开跸路,护持杞梓耸岑楼。

朝纲人为诸公喜,国体谁知志士愁。

谠议胡公不可作,奉常今说有黄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其一)

蜀艇云奔下固陵,一壶浮峡便千金。

子来我往才交臂,人涉卬须又苦心。

北向虽无一矢发,西风不受半尘侵。

是非得丧今休问,喜见戈枪卧绿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