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三)

别来岁月尔滔滔,流落天涯忽此遭。

万木辞荣秋意澹,百川归壑岸容高。

笑看海上两蜗角,閒秃山中千兔毫。

若向颜曾得消息,直须奴仆命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自从分别,时光匆匆流逝,我如今漂泊异乡。
秋天到来,万物凋零,山水景色显得清淡,河流汇入山谷,两岸显得高峻。
我笑对海上的争斗如同蜗牛角触,悠闲地在山中挥毫泼墨。
如果能得知颜回或曾参的消息,我宁愿放弃世俗,像屈原那样坚守清高。

注释

别来:自从分别。
岁月:时光。
尔:你(这里指时间)。
滔滔:匆匆流逝。
流落:漂泊。
天涯:异乡。
辞荣:凋零。
秋意:秋天的景色。
澹:清淡。
百川:众多河流。
归壑:汇入山谷。
岸容:两岸景色。
高:高峻。
笑看:笑对。
海上:海面。
两蜗角:比喻微小的争斗。
閒秃:悠闲地。
山中:山里。
千兔毫:比喻挥毫泼墨。
若向:如果。
颜曾:颜回和曾参,古代贤人。
得消息:得知消息。
直须:宁愿。
奴仆:世俗。
命离骚:像屈原那样坚守清高,离骚是屈原的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三)》。诗中,诗人感叹时光流逝,自己漂泊异乡,寓言万木在秋天凋零,象征着世事变迁,百川归海,表现出一种淡然和超脱。诗人以"海上两蜗角"和"山中千兔毫"为喻,形象地描绘出人生的短暂和微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袁尊固监丞的调侃与祝福。最后,诗人表达了如果得知颜回或曾参的消息,也会效仿他们表达情感,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离别之情。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二)

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

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

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

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其二)

大明临照职方州,汉沔江淮澹若油。

剪薙荆榛开跸路,护持杞梓耸岑楼。

朝纲人为诸公喜,国体谁知志士愁。

谠议胡公不可作,奉常今说有黄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其一)

蜀艇云奔下固陵,一壶浮峡便千金。

子来我往才交臂,人涉卬须又苦心。

北向虽无一矢发,西风不受半尘侵。

是非得丧今休问,喜见戈枪卧绿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荆门张守寺簿见寄诗韵张守以制司调民筑城申朝廷制司缴纳告敕不愿仕(其二)

书来寄我赋归辞,谅子知其不可为。

??牛羊刍牧隘,嗷嗷鸿雁稻粱衰。

有饥有溺己饥溺,后觉后知谁觉知。

细玩海州三奏藁,前贤风味俨重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