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酒垆杂感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复杂情感与境遇,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首联“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以“吹箫”和“西园桃梗”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年复一年在江边城市的生活状态,如同漂泊不定的桃梗,寄托着一种无奈而又随波逐流的生命体验。
颔联“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马”和“蝉”作为象征,马因熟悉道路而感到疲惫,蝉即使欲言又止,仍有声音发出,形象地展现了人在困境中虽心力交瘁却仍不甘沉默的挣扎与抗争。
颈联“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中,“长铗”和“短衣射虎”分别借用了战国时期荆轲的故事和古代猎人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江湖,但内心仍怀有壮志豪情,渴望有所作为,却难以实现的遗憾与不甘。
尾联“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则点明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在饮酒听歌的夜晚,诗人仿佛回到了中年之后的情感世界,那份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情绪,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