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垆杂感四首(其二)

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

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

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酒垆杂感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复杂情感与境遇,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首联“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以“吹箫”和“西园桃梗”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年复一年在江边城市的生活状态,如同漂泊不定的桃梗,寄托着一种无奈而又随波逐流的生命体验。

颔联“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马”和“蝉”作为象征,马因熟悉道路而感到疲惫,蝉即使欲言又止,仍有声音发出,形象地展现了人在困境中虽心力交瘁却仍不甘沉默的挣扎与抗争。

颈联“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中,“长铗”和“短衣射虎”分别借用了战国时期荆轲的故事和古代猎人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江湖,但内心仍怀有壮志豪情,渴望有所作为,却难以实现的遗憾与不甘。

尾联“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则点明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在饮酒听歌的夜晚,诗人仿佛回到了中年之后的情感世界,那份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情绪,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酒垆杂感四首(其三)

鸢肩火色负轮囷,臣壮何曾不若人。

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

但工饮啖犹能活,尚有琴书且未贫。

芳草满江容我采,此生端合附灵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酒垆杂感四首(其四)

似绮年华指一弹,世途惟觉醉乡宽。

三生难化心成石,九死空尝胆作丸。

出郭病躯愁直视,登高短发愧旁观。

升沉不用君平卜,已办秋江一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道中秋分

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空馆

寂寞谁家院,凭来客梦家。

吟声振高阁,落得瓦松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