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南征渡泸河道经白马堡登晒经台

九月严霜晓渡泸,征南十万握兵符。

天垂竺国连真塞,檄过牂牁问笮都。

象教西来传白马,狼烟秋净插雕弧。

晒经台傍干戈地,消劫还凭佛力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将领周光镐出师南征的壮阔场景,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感与宗教色彩。首句“九月严霜晓渡泸”,以严霜和清晨的渡河,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紧张的氛围,暗示了出征的艰难与决心。接着,“征南十万握兵符”一句,直接点明了大军的规模和将领的权威,展现了军事行动的宏大规模。

“天垂竺国连真塞,檄过牂牁问笮都”两句,运用了丰富的地理意象,将出征的路线与佛教圣地、古代边疆地区相联系,既体现了对宗教文化的尊重,也暗示了此次征伐的深远意义。同时,“檄过牂牁问笮都”中的“檄”字,表明了文书的传递,进一步强调了军事行动的正式性和广泛性。

“象教西来传白马,狼烟秋净插雕弧”两句,通过“白马”这一佛教象征物,以及“狼烟”与“雕弧”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传播,也暗示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复杂关系。这里的“雕弧”可能指的是箭矢,与“狼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

最后,“晒经台傍干戈地,消劫还凭佛力无”两句,将出征之地与佛教圣地晒经台联系起来,表达了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寻求佛法庇护的愿望。这里“干戈地”与“佛力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既是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也是对和平与佛法力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出征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将领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融入了对宗教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是一首兼具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39)

周光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孚先子。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初授宁波府推官,升南京户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出任顺庆知府。神宗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擢副使,监军征西南彝,有功。历官建昌参政、临巩按察使,升宁夏巡抚。召为大理寺卿。以老乞休,筑明农草堂,读书其中,从游者多为知名士。卒年八十一。有《明农山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字:国雍
  • 号:耿西
  • 籍贯:潮阳

相关古诗词

送谢参伯凤渚之滇藩

才报羌戎息鼓鼙,又闻飞檄急朱提。

蕃宣西去蛮烟净,剑戟回看雪岭低。

番部但思蜀相国,偏裨还忆谢征西。

点苍不让燕然石,一柱天南可并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秋怀

灵关秋色白榆多,九月霜飞黑水河。

天外雁鸿嗟阻滞,篱边松菊怨蹉跎。

南来邛塞无烽燧,西报临洮走橐驼。

此日三秦忧不细,禁中亲诏出廉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登贺兰山眺望夏元昊避暑宫在焉平虏城北则汉卫青大将台也

贺兰千队驻征麾,山后山前毳幕移。

列嶂厂天攒剑戟,重关画地守熊罴。

夏王暑殿馀荒址,汉将高台接古陴。

一自三城收戍卒,胡奴无复泣燕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春

落红飞絮半沾泥,别意年年客里题。

欲唱渭城江雨暮,阳关只在秣陵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