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玉生山水

辋川迹已陈,千载寡奇笔。

王生嗣其徽,少负山水癖。

寸颖幻烟霞,尺素生泉石。

古木荫溪湄,虚亭倚山隙。

一径转危冈,两岸分泉脉。

澹澹柘林黄,萧萧枫树赤。

岩壑互向背,云阴变朝夕。

人境信有之,愿言卜丘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题王玉生山水》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王玉生继承并发扬了王维的山水画风,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自然界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辋川迹已陈,千载寡奇笔”点出了王维的山水画作已被时间磨灭,千年来鲜有能出其右者。接着,“王生嗣其徽,少负山水癖”表明王玉生继承了王维的风格,并且自幼就对山水有着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几句“寸颖幻烟霞,尺素生泉石”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王玉生的画作中,即使是极小的画面也能幻化出烟霞缭绕的景象,而稍大一些的纸张上则能生动地展现出泉水与岩石的形态,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古木荫溪湄,虚亭倚山隙”描绘了画面中的树木掩映溪边,亭台楼阁依山而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一径转危冈,两岸分泉脉”则进一步展示了山间小径蜿蜒曲折,沿着危峭的山冈延伸,两旁则是泉水的脉络,生动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关系。

“澹澹柘林黄,萧萧枫树赤”通过色彩的对比,表现了秋季的景色,柘树林呈现出淡淡的黄色,枫树则一片火红,渲染出秋意的浓烈。“岩壑互向背,云阴变朝夕”则描绘了山岩与山谷之间的相互映衬,以及云雾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最后,“人境信有之,愿言卜丘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山水之间找到自己的归宿。整首诗通过对王玉生山水画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猛虎行

上山采蘼芜,下山采蘼芜。

采采犹未已,白日将崦嵫。

归来逢猛虎,咆哮当路隅。

徬徨何所之,林莽多人居。

岂无桑间人,轻薄同秋胡。

此身虽可噬,此节安可渝。

甘心饲猛虎,矢志同罗敷。

形式: 乐府曲辞

寄林去疾

相闻十馀载,相隔三百里。

君瞻鳌顶云,我梦鲤湖水。

何以赠所欢,因风寄兰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酬陈汝大

曰余少肮?,寝迹山泽间。世路罕所营,翰墨聊为驩。

结交二三子,气味芬若兰。

道谊互相砥,文章时往还。

所嗟非比邻,别易会良难。

君其勖诸子,令名当自完。

继之既以逝,大雅声云残。

吾党嗣遗音,矢志回狂澜。

旗鼓渐以振,逸轨尚可攀。

景光幸自爱,勉旃毋多谭。

形式: 古风

寄李惟实

岭南多畸人,李君称俶傥。

神锋既俊逸,胸怀尤爽朗。

弱冠奋青云,声华满天壤。

诗宗大历前,文轶班扬上。

足迹半四方,游道渐以广。

倾盖在都门,投分慰心赏。

敝帚安足珍,乃获千金享。

易水赋离歌,中心发悲怆。

归卧空山中,犹作真人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