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题王玉生山水》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王玉生继承并发扬了王维的山水画风,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自然界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辋川迹已陈,千载寡奇笔”点出了王维的山水画作已被时间磨灭,千年来鲜有能出其右者。接着,“王生嗣其徽,少负山水癖”表明王玉生继承了王维的风格,并且自幼就对山水有着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几句“寸颖幻烟霞,尺素生泉石”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王玉生的画作中,即使是极小的画面也能幻化出烟霞缭绕的景象,而稍大一些的纸张上则能生动地展现出泉水与岩石的形态,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古木荫溪湄,虚亭倚山隙”描绘了画面中的树木掩映溪边,亭台楼阁依山而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一径转危冈,两岸分泉脉”则进一步展示了山间小径蜿蜒曲折,沿着危峭的山冈延伸,两旁则是泉水的脉络,生动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关系。
“澹澹柘林黄,萧萧枫树赤”通过色彩的对比,表现了秋季的景色,柘树林呈现出淡淡的黄色,枫树则一片火红,渲染出秋意的浓烈。“岩壑互向背,云阴变朝夕”则描绘了山岩与山谷之间的相互映衬,以及云雾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最后,“人境信有之,愿言卜丘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山水之间找到自己的归宿。整首诗通过对王玉生山水画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