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

爰有蒺藜,树之中庭。日月几何,维叶青青。

青青之叶,不可采撷。凌彼嘉卉,自以为杰。

念汝非种,亦天所生。怜而勿锄,乃伤我于行。呜呼!

畴昔之日,有一溉之德。不以为德,肆为残贼。

蒺藜蒺藜,谁其树之?于汝勿尤,怛焉自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蒺藜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人将蒺藜比喻为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造成伤害的人或事物,指出它们虽非人为种植,却在不经意间滋生蔓延,成为社会的隐患。

“爰有蒺藜,树之中庭”,开篇点明主题,描述了蒺藜生长在庭院中的景象,暗示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往往隐藏着潜在的危害。“日月几何,维叶青青”,时间流逝,蒺藜的叶子依然青翠欲滴,象征着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不易察觉的生长。“青青之叶,不可采撷”,强调了蒺藜的危险性,即使表面看起来无害,也不能轻易触碰或忽视。“凌彼嘉卉,自以为杰”,与美好的花朵相比,蒺藜自视甚高,却不知自己实际上是一种危害。“念汝非种,亦天所生”,诗人对蒺藜的生长表示同情,认为它们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自然生长的结果。“怜而勿锄,乃伤我于行”,表达了对蒺藜的怜悯之情,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伤害到自己。“呜呼!畴昔之日,有一溉之德”,追忆过去,曾经给予蒺藜灌溉之恩,但未能使其成为有益之物。“不以为德,肆为残贼”,批评了蒺藜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成为了破坏者。“蒺藜蒺藜,谁其树之?”追问谁是栽种者的责任,引出对社会教育和引导的思考。“于汝勿尤,怛焉自思”,最后劝告人们对于这样的现象,不应一味责怪,而应从自身出发,深思反省。

整首诗通过蒺藜这一形象,寓言了社会中某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现象,呼吁人们关注并采取行动,以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收录诗词(4)

焦袁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虫

切切诉何事,无人知汝心。

正繁灯欲死,乍断月应沉。

申旦谁能那,悲秋自不禁。

痴人偷向壁,侧耳一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雪后送殷介持归疁城

朔风萧萧林竹折,晓来门外千山雪。

有客淹留阳羡城,愁听旅馆鸡声咽。

仲文儒雅旧知名,漂泊江湖百感生。

故园东归岁云暮,断冰寒月他乡路。

村桥早发行人稀,冻浦舟横不敢渡。

朱门重裘被僮仆,文章不救穷途哭。

短衣冲雪君毋悲,寒士何当谢荒谷。

君不见少陵广厦空高歌,江上秋风卷茅屋。

形式: 古风

送友人之楚

残雪梅花月满庭,送君移棹访湘灵。

几行归雁云边断,无数寒山江上青。

罨画一尊虚载酒,武昌孤剑又侵星。

平生漫说无同调,好向三闾吊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皋陶祠

虞廷推执法,才子产高阳。

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吁谟同禹益,奸宄服蛮荒。

遗庙杨侯国,青松近北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