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结交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探讨了交友之道。
首句“凤鸮同为禽,麟虎同为兽”,将凤(象征美德与吉祥)与鸮(即猫头鹰,常被视为不祥之鸟)以及麟(象征仁德与祥瑞)与虎(通常代表凶猛与野性)并列,通过对比强调了善恶的不同本质。接着,“以彼善恶殊,致令分去取”指出由于它们本质上的差异,人们自然会选择与善者为伍,远离恶者。
“恶者伪以善,惑世不可究”揭示了某些恶者为了迷惑世人,伪装成善者,这种行为难以被彻底揭露。这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道德困境,即如何识别真伪,避免被表面的善所蒙蔽。
“唯在行事间,以理观于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时间会揭示真相。这强调了长期观察和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或不近人情,避之如避臭”进一步说明了在面对那些行为不合常理的人时,明智的做法是远离他们,如同避开恶臭一样。这体现了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最后,“君子重结交,芳名垂宇宙”表达了君子重视结交品德高尚之人,他们的名声将流传千古。这不仅是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也是对良好人际关系价值的肯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交友中的道德选择与判断,强调了理性、时间、道德原则在识人处事中的重要性,以及君子之交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