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交二首(其一)

凤鸮同为禽,麟虎同为兽。

以彼善恶殊,致令分去取。

恶者伪以善,惑世不可究。

唯在行事间,以理观于久。

或不近人情,避之如避臭。

君子重结交,芳名垂宇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结交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探讨了交友之道。

首句“凤鸮同为禽,麟虎同为兽”,将凤(象征美德与吉祥)与鸮(即猫头鹰,常被视为不祥之鸟)以及麟(象征仁德与祥瑞)与虎(通常代表凶猛与野性)并列,通过对比强调了善恶的不同本质。接着,“以彼善恶殊,致令分去取”指出由于它们本质上的差异,人们自然会选择与善者为伍,远离恶者。

“恶者伪以善,惑世不可究”揭示了某些恶者为了迷惑世人,伪装成善者,这种行为难以被彻底揭露。这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道德困境,即如何识别真伪,避免被表面的善所蒙蔽。

“唯在行事间,以理观于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时间会揭示真相。这强调了长期观察和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或不近人情,避之如避臭”进一步说明了在面对那些行为不合常理的人时,明智的做法是远离他们,如同避开恶臭一样。这体现了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最后,“君子重结交,芳名垂宇宙”表达了君子重视结交品德高尚之人,他们的名声将流传千古。这不仅是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也是对良好人际关系价值的肯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交友中的道德选择与判断,强调了理性、时间、道德原则在识人处事中的重要性,以及君子之交的高尚品质。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结交二首(其二)

伐木义不古,伪敬溢颜面。

交接无真情,面是背乃变。

疏则易为恩,密则将成怨。

当学晏平仲,终始保相见。

形式: 古风

隐居谣

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

形式: 古风

醉乡十二首(其一)

破得愁城了,仍还太古风。

浑然无事国,不与世相通。

地迈华胥外,天归混沌中。

蠢哉蛮触氏,苦死角英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醉乡十二首(其二)

狂药蜕凡骨,疑来别一州。

形骸闲若弃,风壤旷无忧。

屡有圣人至,难同恶客游。

所交惟陆谞,落魄老菟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