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无题

病来自是于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翻译

病痛源自春天的慵懒。只是在那偏院中,传来一片笙歌声。
蛛丝密布在玻璃杯盏上。再问起那些舞裙和歌扇,它们似乎也有故事。
有多少莺鸟哀愁,蝴蝶抱怨。为何梦境中,春天的离去都不管不顾。
连杨花也在嘲笑人情的肤浅。故意地沾湿衣裳,扑面而来。

注释

自是:实在是,此处指病痛的确切原因。
别院:指与主屋分开的庭院。
笙歌:笙和歌声,形容宴乐的场景。
蛛丝网:比喻琐碎之事或回忆如蛛丝般缠绕。
莺愁蝶怨:以莺鸟和蝴蝶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哀愁和不满。
甚:为什么,表示疑问。
杨花:春天的柳絮,象征无常和离别。
人情浅:指人的情感淡薄,易变。
故故:故意,特意。

鉴赏

这首《杏花天·无题》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病中独处、春色撩人却又无人共赏的情景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孤寂与感慨。首句“病来自是于春懒”直接点出词人因春困而生病,流露出对春日慵懒无力的情绪。接下来,“但别院、笙歌一片”描绘了远处别院传来的热闹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词人内心的孤独。

“蛛丝网遍玻璃盏”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暗示了词人生活的疏离和心境的落寞,连日常的杯盏都似乎被遗忘在角落。再接“更问舞裙歌扇”,进一步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眼前冷清的无奈。

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抒发,“有多少、莺愁蝶怨”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鸟儿和蝴蝶的活动赋予情感,表达词人对春天离去的哀愁。“甚梦里、春归不管”更是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春去无痕的深深遗憾。最后两句“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以杨花的飘零比喻人事的无常和情感的易逝,词人感叹连杨花都嘲笑他的情感过于肤浅,无法挽留春天。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病中对春光的敏感和对过去欢乐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二)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

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

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

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觉来西望崔嵬。

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

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

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一)弄溪赋

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

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

袅袅东风,悠悠倒景,摇动云山水又波。

还知否,欠菖蒲攒港,绿竹缘坡。长松谁剪嵯峨。

笑野老来耘山上禾。

算只因鱼鸟,天然自乐,非关风月,闲处偏多。

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发沧浪独浩歌。

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再到期思卜筑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後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

伫立潇湘,黄鹄高飞,望君不来。

被东风吹堕,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征埃。

却怪英姿,有如君者,犹欠封侯万里哉。

空赢得,道江南佳句,只有方回。锦帆画舫行斋。

怅雪浪粘天江影开。

记我行南浦,送君折柳,君逢驿使,为我攀梅。

落帽山前,呼鹰台下,人道花须满县栽。

都休问,看云霄高处,鹏翼徘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