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一双玉手十三弦,移柱高低落鬓边。

即问向来弹了曲,羞人不道《想夫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一双洁白如玉的手在十三根琴弦上跳跃,随着琴柱的上下移动,发丝轻拂过她的面颊。
当被问及刚才弹奏的是什么曲子时,她羞涩地不愿说出,那是令人思念情郎的《想夫怜》。

注释

一双:两只,这里指弹琴人的双手。
玉手:形容手洁白细腻,如同美玉。
十三弦:古筝等传统乐器通常有多个弦,这里以十三弦代指乐器。
移柱:调整琴弦的音高,通过移动定音的码子实现。
高低:调节弦的松紧,控制音的高低。
落鬓边:形容弹奏时头发轻柔地落在脸颊旁。
即问:立刻有人问起。
向来:刚才。
弹了曲:弹奏的曲子。
羞人:使人害羞,这里指女子感到羞涩。
不道:不愿意说。
《想夫怜》:曲名,意指思念丈夫的曲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春词》。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

“一双玉手十三弦,移柱高低落鬓边。”这里,诗人用“一双玉手”来形容弹奏古琴的人的手,这种比喻不仅体现了手的柔美,也暗示了演奏者的高雅与修养。“十三弦”则是对古琴的具体描写,而“移柱高低落鬓边”则展现了音乐的起伏变化,以及它如同诗人情感的流淌,自然而不做作。

“即问向来弹了曲,羞人不道《想夫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的记忆的追问和对现实中美好事物不再存在的哀伤。“羞人”二字流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为自己当年未能充分珍惜这些美好而感到羞愧。而“《想夫怜》”可能是古琴曲名,或者是诗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的总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音乐和手势,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以及面对美好消逝时的无奈和哀愁。元稹在这里展现了一种淡雅脱俗的情怀,他以古琴为媒介,将内心的感慨与情绪传达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独醉

一树芳菲也当春,漫随车马拥行尘。

桃花解笑莺能语,自醉自眠那藉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看花

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

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荅友封见赠

荀令香销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

扶床小女君先识,应为些些似外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