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二)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形式: 古风

翻译

乡亲们为何而来,花朵儿娇艳如火红。
洗净酒杯在马前礼拜,敬祝使君大人长寿。
前年没有这样的官员,鱼鳖都变作孩童。
挥鞭答谢父老乡亲,因为使君处境困穷。
贫穷的人命运多舛,所到之处常带来不幸。
洪水来不是我的错,退去也不是我的功。

注释

父老:乡亲。
何:为何。
自:自己。
花枝:花朵。
袅:柔弱摇曳。
长红:鲜艳红色。
洗盏:洗净酒杯。
拜:礼拜。
马前:马前边。
请寿:敬祝长寿。
使君公:官员大人。
前年:往年。
无使君:没有官员。
鱼鳖化儿童:形容荒年食物匮乏。
举鞭:挥鞭。
谢:答谢。
正坐:正面对着。
使君穷:使君处境艰难。
穷人:贫穷的人。
命分:命运。
恶:不好。
所向:所到之处。
招灾凶:带来不幸。
水来:洪水来。
非吾过:不是我的过错。
去亦非吾功:退去也不是我的功劳。

鉴赏

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家乡父老们热情欢迎的情景,"花枝袅长红"写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喜悦之情。"洗盏拜马前"则透露出一种急迫和诚恳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使君寿辰的祝福。而接下来的"请寿使君公"更是直接表达了这种心意。

然而紧接着的"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却带有一丝哀伤和讽刺,似乎在反映某种社会现实或个人经历。诗人的情感由欢喜转为复杂,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不公的无奈。

而最后四句"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自我辩护。在这里,诗人的情绪已经由初见的喜悦转为深沉的无奈与自嘲。他在表达一种宿命观念,同时也在强调自己的清白。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苦闷的无奈,以及对于自己命运的不解与自辩。这一切都体现出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三)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馀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四)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从事,坐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形式: 古风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五)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粳稌。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稆。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形式: 古风

书泗州孙景山西轩

落日明孤塔,青山绕病身。

知君向西望,不愧塔中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