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湖之美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情感。诗中以“老妻西湖归”开篇,暗示了诗人与西湖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自诧晚有福”表达了对妻子能亲历西湖美景的羡慕与赞美。接着,“怜我尘土中,肝膈失山绿”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身处尘世的疲惫与西湖山水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向往。
“谁知一秋梦,长在南溪曲”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切怀念,仿佛在梦中常能回到那条蜿蜒的南溪边,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接下来,“虽无里湖荷,似胜理安竹”两句,通过对比里湖的荷花与理安寺的竹林,进一步强调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即使没有荷花的艳丽,竹林的清雅也足以让人沉醉。
“八月月又圆,无由与看瀑”则描绘了诗人对西湖八月满月时瀑布美景的向往,表达了未能亲见的遗憾。最后,“北来独访旧,尚欠僧房宿”、“早晚霜叶红,山山皆路熟”、“纪游成报章,兼讯东篱菊”三句,分别表达了诗人计划再次前往西湖的意愿、对沿途风景的期待以及对记录旅行经历的渴望,同时也关心着远方的朋友,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深情回忆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