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五首(其一)

孤桐亦胡为,百尺傍无枝。

疏阴不自覆,修干欲何施。

高冈地复迥,弱植风屡吹。

凡鸟已相噪,凤皇安得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孤零零的梧桐树为何如此,高达百尺却无旁枝依附。
稀疏的树荫无法自蔽,修长的树干又将有何作为?
它生长在高高的山岗上,地势偏远,弱小的身躯常受风吹袭。
凡鸟在此喧闹纷飞,凤凰又怎能知晓它的存在。

注释

孤桐:孤零零的梧桐树。
胡为:为何,为什么这样。
百尺:形容树高,约为30米。
傍无枝:旁边没有分枝,指树形单一、直立。
疏阴:稀疏的树荫。
不自覆:不能自我遮蔽,指树荫稀少,无法覆盖自身。
修干:修长的树干。
欲何施:将有何作为,有什么用途或目的。
高冈:高高的山岗。
地复迥:地势偏远,地理位置偏僻且高远。
弱植:弱小的植物,此处指梧桐树虽高但根基不稳或体质柔弱。
风屡吹:常常受到风吹,表示环境恶劣,树木常遭风力侵袭。
凡鸟:普通的鸟,泛指平庸之辈或寻常事物。
已相噪:已经在此喧闹纷飞,形容鸟群嘈杂纷扰。
凤皇: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祥瑞与高贵。
安得知:怎能知晓,如何得知,表示难以发现或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又坚强的意境。"孤桐亦胡为,百尺傍无枝"表明了桐树孤立,没有旁枝,形象地展现出一种独立和孤独的状态。"疏阴不自覆,修干欲何施"则是说树木虽然稀疏,但阳光依然不能完全覆盖其间,反映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高冈地复迥,弱植风屡吹"中的弱小植物在高岗之上,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风暴考验,却仍旧坚守着自己的立足之地。

最后两句"凡鸟已相噪,凤皇安得知"则是说普通的鸟儿已经聚集在一起,而那美丽而珍稀的凤凰,又怎能理解这种孤独与坚韧呢?这里凤凰象征着高贵和难以企及的理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为世俗所知,高洁独立者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高洁孤独的情怀。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五首(其二)

萝茑必有托,风霜不能落。

酷在兰将蕙,甘从葵与藿。

运命虽为宰,寒暑自回薄。

悠悠天地间,委顺无不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杂诗五首(其三)

良辰不可遇,心赏更蹉跎。

终日块然坐,有时劳者歌。

庭前揽芳蕙,江上托微波。

路远无能达,忧情空复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杂诗五首(其四)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

同心不可见,异路空延伫。

浦上青枫林,津傍白沙渚。

行吟至落日,坐望秖愁予。

神物亦岂孤,佳期竟何许。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杂诗五首(其五)

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

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物类有固然,谁能取径通。

纤纤良田草,靡靡唯从风。

日夜沐甘泽,春秋等芳丛。

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

道家贵至柔,儒生何固穷。

终始行一意,无乃过愚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