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咏诗(其二)无常

法性本无常,亦不堕诸数。

譬彼空中云,当体即常住。

圣凡皆过客,去来无二路。

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

智眼明见人,此外何所慕。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以“无常”为主题,通过比喻和哲理性的论述,探讨了生命与存在的本质。诗人以空中之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法性本无常”的道理,即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状态。这种无常并非指事物的消失或毁灭,而是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不同情境下的显现与转化。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圣人与凡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只是生命旅程中的过客,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遵循着相同的道路。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因果律和轮回思想的理解,即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过程,最终目标是超越生死的束缚,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最后,诗人提出“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这句话意在强调生命的本质并非简单的存在或不存在,而是在于其内在的动态性和转化性。同时,“智眼明见人,此外何所慕”则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认为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来自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接纳,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或欲望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鼓励人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无常,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收录诗词(47)

德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咏诗(其三)苦

梦入大火聚,怕怖多慞惶。

正当苦恼时,滴水便清凉。

水尽火复然,念慕何慨慷。

及至醒眼观,向者谁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六咏诗(其四)空

须弥横太虚,大地浮香海。

六尘蔽性天,四大遍法界。

劫火洞然时,此个坏不坏。

何必待烧尽,然后无障碍。

形式: 古风

六咏诗(其五)无我

一水作众味,酸咸苦辣具。

以本淡然故,而能成众事。

若实不随者,安肯随他去。

唯有不随者,谁能识此趣。

形式: 古风

六咏诗(其六)生死

生死不流转,流转非生死。

若实不流转,生死无穷已。

谛观流转性,流转当下止。

不见流转心,是真出生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