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郎中

材薄安时甘寂寞,身闲乘兴喜登临。

每寻香草牵狂思,曾向幽兰费苦吟。

明月几人非按剑,高山从古少知音。

数篇清绝赓歌意,默见冯唐异俗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这人才学浅薄,只能在平静的时代甘于平淡,享受清闲时的兴致,喜欢游山玩水。
每当寻找香草,总会引发我狂放的思绪;曾经对着幽兰,费尽心思地吟咏诗篇。
明亮的月亮下,有多少人手持宝剑,心中激荡着壮志;自古以来,高山之上知音难觅。
我写下几篇清新的诗篇,延续着歌唱的心意,暗自欣赏冯唐那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注释

材薄:才学浅薄。
安时:在平静的时代。
寂寞:甘于平淡。
身闲:享受清闲。
香草:象征高洁的品质。
牵狂思:引发狂放的思绪。
幽兰:象征高雅。
苦吟:费尽心思吟咏。
明月:明亮的月亮。
按剑:手持宝剑,象征壮志。
高山:高山之上。
知音:知己。
清绝:清新绝妙。
赓歌意:延续歌唱的心意。
冯唐:古代贤士冯唐。
异俗心:超脱世俗的情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题为《和陈郎中》。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他的心境:在才华有限的情况下,他选择安于时势,享受宁静的生活,并乐于登山游览,寻找灵感。他对香草和幽兰情有独钟,寓情于诗,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诗中提到,明月之下,有多少人会像古人那样拔剑而起,这暗示了他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他欣赏那些如冯唐般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们的清高和不随流俗的心志,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共鸣。结尾处,他表示将以几篇清新的诗篇回应陈郎中的诗意,展现出自己与陈郎中相似的超凡脱俗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曾巩淡泊名利、崇尚自然、追求高雅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于知己的理解和向往。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和郑微之

故人容下榻,清宴得传杯。

地秀偏宜竹,天寒未见梅。

云林千嶂出,烟艇一帆开。

且醉休言别,归期信召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和御制上元观灯

翠幰霓旌夹露台,夜凉宫扇月中开。

龙衔烛抱金门出,鳌负山趋玉座来。

砀极戏添夷客喜,柏梁篇较从臣材。

共知天意同民乐,愿奏君王万寿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

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和酬孙少述

自信箪瓢乐,宁羞猿鹤惊。

论高知峻节,交淡见纯诚。

自昔心无间,相逢眼更明。何当荐有道?

坐想软轮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