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斋睡起

受用本分内,三间老茅斋。

岂无日如火,但有书能埋。

开门乌桕影,盎水泼入怀。

所期健拄杖,而相软麻鞋。

旧雨来人处,青苔生土阶。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翻译

享受自己应得的生活,住在三间破旧的茅草屋。
难道没有烈日当头的日子?只有书籍能让我忘却烦忧。
打开门,乌桕树的影子洒落,清水泼在身上带来清凉。
我期待着健康的身体,拄着拐杖,穿着舒适的布鞋。
那些旧友来访的地方,青苔已在土阶上悄然生长。

注释

受用:享受。
本分内:应得的生活。
三间:三间房子。
老茅斋:破旧的茅草屋。
岂无:难道没有。
日如火:烈日。
但有:只有。
书能埋:书籍能让我忘却烦忧。
开门:打开门。
乌桕影:乌桕树的影子。
盎水:清水。
泼入怀:泼在身上。
健拄杖:健康的身体, 拄杖。
软麻鞋:舒适的布鞋。
旧雨:老朋友。
来人处:来访的地方。
青苔生土阶:青苔长在台阶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中度过清贫但宁静生活的情景。"受用本分内,三间老茅斋"表明诗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安顿下来。这间茅屋已经很老了,但对于诗人来说,这就是他现在的避风港湾。

接着的"岂无日如火,但有书能埋"则描绘出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外界可能觉得生活忙碌如同烈火焚烧,但在诗人的心中,只要有书籍相伴,就足以让他沉浸其中,无惧世事纷扰。

"开门乌桕影,盎水泼入怀"则是对环境的细腻描写。门打开,一片乌桕树的影子投在眼前,而手中的水则象征着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这些都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后面的"所期健拄杖, 而相软麻鞋"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能够拄着拐杖漫步天涯,而不愿意穿上那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行走的软麻鞋。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独立生活的坚持和渴望。

最后两句"旧雨来人处,青苔生土阶"则描绘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旧日的雨水再次到访,而曾经有人行走的小道上,如今却长满了青苔。这不仅描绘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映射出诗人的孤寂和怀旧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环境、个人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勾勒出一位隐逸学者在偏远地区过着自给自足的清贫生活的情形。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知识的热爱,以及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134)

张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后村诗卷

我看后村诗,未许后生到。

油然真意兴,流出好怀抱。

蜂蝶林中花,牛羊原上草。

孤村来午馌,小涧生新潦。

扶孙行更健,阻雨归不早。

买鱼船迸滩,畏虎樵争道。

客多待荷花,田少种粳稻。

木龙有造化,野鹤无烦恼。

中秋月到笛,九日鞠上帽。

东舍帘酥胸,西邻绩鬼貌。

剖开床头瓮,浇沃腹中稿。

对灯舞僛僛,抚几歌浩浩。

明朝复何事,随意足幽讨。

墙下负暄宜,腊前得白好。

金穰心愿遂,木刻足迹扫。

此乐政无价,吾诗尤是宝。

清风百世下,持以见郊岛。

持以见郊岛,岂不一绝倒。

岂不一绝倒,来迎玉山老。

形式: 古风

对木犀

楚山秋色半凄凉,谁与炊成万粟黄。

明月尚在天上本,西风未了世间香。

猝然甚有惭羊脾,老矣何曾识蟹肠。

若得一株红照几,白头今夕醉柴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由新田归故家

七月景炎炎,金神令初驰。

辰哨掩村墟,挈家向山薇。

左手掖慈母,右手招妻儿。

小人俱世役,谁能抱朝饥。

举头赤日高,茧足荒山垂。

慰老忽喘息,抚婴母啼悲。

吞声各偷生,莫问厉阶谁。

纷纷事轻逞,枭獍忍若为。

性命不直土,杀戮以当戏。

鬼妾充所欢,皇颜色戚怡。

恢恢不罩渠,何辜及林池。

今经用戏地,满目腥风吹。

少陵归草堂,曾叱群小非。

嗟哉夫何言,收拾聊此归。

此归实天幸,团栾如去时。

墙西老桂色,屋南佳鞠姿。

一笑浑未忘,主人旧须眉。

东巷去问安,茗碗重酒卮。

北邻了残穫,戒妇中宵炊。

穹昊由此正,礼乐傥可期。

悠悠风尘中,宁不剩四支。

未识衣裳化,何年及茅茨。

昕昏有为命,啜水当如饴。

形式: 古风

再用还答得淳

白头复何事,又是岁寒来。

方为狙谋芧,俄欣雀应梅。

晨光搽户牖,春意酿盆罍。

次第湖山境,烟云大划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