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六雷三

我觅应佣者,忽得黄与雷。

结束颇精悍,拱喏骇吾侪。

从余今几日,临事见肺怀。

立身守中直,勿自无疑猜。

为奴不欺主,乃是廊庙材。

何必弄笔语,然后为贤哉。

纷纷贵与贱,百年同一抔。

弛担坐亦汝,万事付浮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与黄六雷三》。诗中通过叙述与黄、雷两位应佣者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对他们的赞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我觅应佣者,忽得黄与雷”,诗人偶然间找到了两位佣人,即黄六和雷三,暗示了他们虽为佣人,却非平凡之辈。接着,“结束颇精悍,拱喏骇吾侪”描绘了二人的外貌和行为,精干且恭敬,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

“从余今几日,临事见肺怀”表明诗人与他们相处的时间虽短,但黄六和雷三在面对事情时的真诚和坦率,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立身守中直,勿自无疑猜”强调了做人要正直,不存疑虑,这是黄六和雷三的品质体现。

“为奴不欺主,乃是廊庙材”赞扬了黄六和雷三即使作为仆人,也坚守诚信,不欺骗主人,这样的品质堪比朝廷重臣。“何必弄笔语,然后为贤哉”则指出,真正的贤能并不一定需要文采飞扬,诚实守信同样值得尊敬。

最后,“纷纷贵与贱,百年同一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将归于尘土。“弛担坐亦汝,万事付浮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是劳作还是休息,都应以淡然的心态看待一切,将世事看作过眼云烟。

整首诗通过对黄六和雷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真诚、正直品质的推崇,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超然携泉侍者来建康狱慰余甚喜作此

堂堂福德相,凛凛龙泉威。

天神护戒足,山鸟曾巢衣。

弥天并舆载,清凉七帝师。

其徒今日荣,渠心终笑之。

一钵游人间,不言行四时。

胡为肯至此,惊定心愈疑。

乃知明月净,曾不憎污池。

异哉月旁星,随逐相因依。

群囚手加额,雀息瞻梵仪。

吾亦失沉痾,一笑欢解颐。

形式: 古风

次韵云居诠上人有感

招谤坐多谈,近稍遵寡语。

仰嗟浊恶世,友道终愧古。

君独淡无营,诵经如谷布。

见人作白眼,此意吾亦与。

十年云水间,所至每同处。

旧游虽陈迹,历历尚可数。

更期秋风高,结伴湘山去。

我生无寸长,百事仍莽卤。

不知独何修,得与君辈伍。

无乃造物者,不杀念痴鲁。

云居无所为,粥饭听钟鼓。

不材获饱暖,此德荷佛祖。

诗成自誇笑,闻者亦惊顾。

已决寡语堤,事过乃知误。

毕卓卧瓮边,谢琨挑邻女。

见之独傲然,真情人不怒。

君能识此意,吾语亦可恕。

形式: 古风

大圆庵主以九祖画像遗作此谢之

大圆庵中亦何有,但有草座枯藤枝。

朝来壁间亦图画,何从貌此宁馨儿。

发光抹漆肤琢玉,坐睡俛然方拄颐。

当时两脚不肯举,今虽有口如当时。

知谁逸想寓此意,必也高人非画师。

我遭俗瞋坐多语,坐客厌处终不疑。

兴来曳杖出门去,路穷回反无涧溪。

见之心怍有愧色,君以赠我聊针之。

亦知褊心当服韦,命车何必先锋为。

从今靖然痛坚捍,正恐习气时决堤。

细看忽忆孔北海,曾读曹瞒禁酒词。

形式: 古风

送凝上人

我生风韵无尘埃,扬清激浊心不回。

少年不忍混白黑,出言动辄为身灾。

突汀出岸水必拍,乔木颖林风必摧。

乃知此世要不免,毁誉于吾何有哉。

君今欲脱此等忧,献君一策真良谋。

人言白璧为石头,唯唯慎莫分劣优。

坐中亦复发一语,众将环视如仇雠。

此策简截君牢收,饱食熟睡且随流。

泛然四海无不可,人将爱与君同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