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妙体本来无处所,超声越色非今古。
诠题不及议难思,莫怪道吾频作舞。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颂十玄谈(其三)玄机》。诗中,诗人以“妙体本来无处所”开篇,强调了玄理的无形无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着,“超声越色非今古”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玄机超越常规言语和视觉体验的特点,暗示其深邃且超越了世俗的理解范畴。
“诠题不及议难思”表达了对玄谈主题难以言表的感慨,即使是精心构思的题目也无法完全涵盖其深奥内涵。最后,“莫怪道吾频作舞”则以个人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欢喜,形象地传达出对玄理领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无法用言语充分表达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比喻和直观的感受,展现了对玄学哲理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富有诗意和禅意。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回程堪作火中牛,一叶才凋万国秋。
月朗浪平无别事,此心只在朝竿头。
迥出三乘不假修,别传一句普天收。
扬眉早是相轻忽,妙得无心了便休。
涅槃城里尚犹危,亲到灵山未足奇。
见佛忘知无我所,六根常动转阿弥。
再三捞摝始方知,捉影逃形也太痴。
千眼大悲分得半,维摩老汉始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