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芭蕉簟

朱阑六曲,剪碧痕漾水,清润如玉。

八尺含风,莞蒻都抛,银床书展幽绿。

蛛尘几度殷勤拂,看滑笏、琉璃光熟。

算织成、一片回纹,略胜素心愁束。

犹记纱橱梦醒,雨声听、滴沥吹断还续。

午倦停针,静倚闲眠,雅韵最宜窗北。

怜他人影如秋瘦,怕寒逗、雪肤珠粟。

爱月明、庭院铺来,掩映数竿修竹。

形式: 词牌: 疏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席的绿意与清雅之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人以“朱阑六曲”开篇,将芭蕉席置于碧波荡漾、清润如玉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八尺含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微风吹过时,芭蕉席轻轻摇曳的情景,仿佛在与风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蛛尘几度殷勤拂,看滑笏、琉璃光熟”,诗人通过拂去蜘蛛网上的灰尘,让光线在芭蕉席上留下细腻的光影,进一步强调了其表面的光滑与质感,如同琉璃般透亮。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对芭蕉席的精心呵护,也暗示了其珍贵与独特之处。

“算织成、一片回纹,略胜素心愁束”,这里将芭蕉席比作织成的回纹图案,既赞美了其工艺的精巧,又暗喻了其能化解愁绪,带来心灵的慰藉。通过对比,突出了芭蕉席在情感上的抚慰作用。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在纱橱中醒来,雨声滴沥,仿佛时间被延长,音乐般的节奏在耳边回响。午后的慵懒时光,倚靠在芭蕉席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雅致,尤其是窗北的光线,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馨与和谐。

“怜他人影如秋瘦,怕寒逗、雪肤珠粟”,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芭蕉席上人影的怜惜之情,以及对寒冷天气的担忧,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关怀。

最后,“爱月明、庭院铺来,掩映数竿修竹”,月光洒满庭院,与修长的竹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芭蕉席环境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芭蕉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收录诗词(8)

沈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霜叶飞.题霜林觅句图

万山秋老。西风紧,冷枫红入幽窅。

白云出岫本无心,有寻秋人到。怅千里、江南路杳。

断霞残锦知多少。

正树影翻鸦,更雁带寒声,夕阳斜挂林杪。

相对飞瀑流泉,素怀似洗,一襟诗思清妙。

身如野鹤独飘然,任高歌长啸。

见几处、淡烟衰草,乱蛩啼遍停车道。

待策杖归来,十幅吟笺,休教闲了。

形式: 词牌: 霜叶飞

南浦.水仙

雅称六株衣,见青葱,几簇翠云低绕。

微步欲凌波,湘江静、烟水茫茫人悄。

冰肌玉骨,含情怕向东风笑。

一点芳心杯样浅,着得春愁多少。

小窗净几清幽,伴金猊睡鸭,何须龙脑。

弱质不禁风,环佩冷、争奈暮寒料峭。新妆淡扫。

蛾黄蝶粉天然好。

倩影亭亭明月下,可是广寒飞到。

形式: 词牌: 南浦

一枝春.淡巴菰

海岛移来,倩并刀、镂就千丝金碎。

筠筒石火,尽是间中生计。

吹兰吐麝,更销尽、薄寒残醉。

多只恐,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氤氲绣屏香细。

罥窗纱袅袅,未输沉水。瑶阶伫立,散作半帘花气。

熏炉夜暖,倚珊枕、几回曾记。

偏喜得、频递春纤,小鬟解事。

形式: 词牌: 一枝春

八声甘州.题杨柳岸晓风残月图

正天涯酒醒客星孤,扣舷发清讴。

渐微茫晓色,霜风乍紫,薄雾初收。

江柳丝丝蘸碧,仿佛白门秋。

回首关河远,今夜扁舟。

怅望一丸瘦月,问何时、双照人在鄜州。

倩万重烟水,流梦度韩沟。

叹年来、俊游未了,算闲情、都付与沙沤。

空赢得,偷声减字,谱尽离愁。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