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泛舟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袅袅柳丝摇曲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孩子们不要嘲笑那是过时的事物,春天来到湖海,激发了新的兴致。
惊蛰时节,雷声震动,春风刮起,仿佛天地间开启了新的轮回。
江水上涨,泛着青黑色,柳条轻柔地摇曳在微尘中。
我本想前往兰亭,却又折回船头,因为畅谈欢笑后,深感对清高纯洁的境界有所亏欠。

注释

儿童:指小孩子。
陈人:过时的人或事物。
湖海:广阔的水面,这里指春天的景色。
发兴:激发兴趣或兴致。
雷动风行:形容春天到来时雷声和春风的活跃。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春雷乍响,万物复苏。
户:门户,这里指自然界的界限。
鸿钧:古代神话中的大匠,象征天地变化。
鳞鳞:形容江水波光粼粼的样子。
石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黑色矿物,此处形容江水颜色。
袅袅:形容柳条柔软摇曳的样子。
曲尘:弯曲的道路,这里借指地面。
兰亭:古代名胜,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地。
回棹:掉转船桨,返回。
愧清真:感到愧对清高纯真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来临之际,诗人陆游乘船游览湖海的喜悦心情。首句"儿童莫笑是陈人",以儿童的视角开篇,寓意即使年事已高,诗人仍怀有对春日新生活的向往,不因年龄而减退热情。"湖海春回发兴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春天的到来如同惊蛰时雷声震动,万物复苏,天地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鳞鳞江色涨石黛"描绘了江水上涨,波光粼粼,仿佛石黛染就的画卷,景色优美。"袅袅柳丝摇曲尘"则通过柳树随风飘动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尾联"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表达了诗人想要前往兰亭(著名的文化胜地)游玩,但又觉得自己的谈笑风生与那里的清雅之气相比有所不足,流露出一种谦逊和对高雅文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春晴泛湖入城

春色初回杜若洲,隔烟时见矫轻鸥。

嵩云缑月年年梦,楚柁吴樯处处愁。

鱼跃银刀论网买,酒倾绿蚁满杯浮。

前生杜牧吾身是,又向江南遍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晴登小台

不管筇枝破绿苔,闲穿万竹上荒台。

幽花经雨自开落,啼鸟喜晴时去来。

河岸家家装彩舫,儿曹处处唱青梅。

谁家老子痴顽甚,看改新元十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晴暄甚游西市施家园

税驾名园半日留,游丝飞蝶晚悠悠。

骤暄不为海棠计,长昼只添鹦鹉愁。

老去自惊诗酒减,客中偏觉岁时遒。

东风好为吹归梦,著我松江弄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游二首(其一)

杏花天气喜新晴,白首书生乐太平。

小陌鞦韆虽隔世,名园祓禊尚关情。

山林自古流觞地,弦管谁家送酒声。

莼菜鲚鱼初满市,莫将羊酪敌南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