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

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

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在蓟楼眺望燕国的土地,背负着剑,心中充满喜悦地登高。
正当清规戒律被遵守时,我却只能独自一人面对困难,无法施展武力。
寒冬腊月的边境寒风刺骨,银河之上又覆盖着霜冻的棱角。
满怀激情又能如何,只留下对西南方向失去朋友的深深遗憾。

注释

蓟楼:古代城楼名,这里指代燕国。
负剑:背着剑,象征准备战斗或有所行动。
兹:此,这时。
清规:指佛教戒律或严格的规章制度。
单戟:比喻独自一人,力量薄弱。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云汉:银河,这里借指天空。
霜棱:霜冻形成的硬边缘。
慷慨:情绪激昂,充满热情。
西南:方位词,这里可能暗指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友人所在的方向。
失朋:失去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名为《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登上蓟州楼阁,远眺燕国之地,心怀壮志却又感到自己才华平平,无以施展。此时正值仲冬季节,边塞风急,云层低垂,霜雪初结,环境的严寒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辽阔,既有壮丽的山河之景,也有深沉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佳作。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楚江复为客,征棹方悠悠。

故人悯追送,置酒此南洲。

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

违此乡山别,长谣去国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