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名为《云松》。诗中以“白云”和“青松”为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白云日变化”,描绘了白云在日光下不断变幻的美丽景象,象征着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变化。接着“青松岁峥嵘”,则以青松历经岁月依然挺拔的姿态,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赞美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
“爱彼云与松,托此成隐名”,表达了诗人对云和松的喜爱,并借此寄托了自己隐居山林的心愿。接下来,“天边恒悠悠,岩际还落落”,描绘了天空的辽阔和岩石间的孤寂,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意境。
“无心却有阴,何幸自槃薄”,进一步阐述了云和松的特性——云虽无心,却能遮蔽阳光,带来阴凉;松树虽看似平凡,却能在岩石间顽强生长。这里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最后,“从龙肯浪传,化龙亦有年”,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龙”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同时,“君是云松俦,我歌云松篇”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与云松的共鸣,以及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颂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云松》诗通过对云和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更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