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台致酒呈蒋帅待制

石屏台下玉池水,绕岸石屏青齿齿。

镌劖初自人力成,一石十牛车不起。

辇置应须费万金,园囿森罗供宴喜。

苍藓昏埋岁月远,修藤缠络根相倚。

刘鋹族氏已无馀,此物犹存旧基址。

曾经战鼓轰雷霆,屡对春风阅罗绮。

老榕交阴不透日,客袂生寒冰雪洗。

小桥断处栈梯连,一线崎岖劣容跬。

未知深窟藏龙蛇,但见枯荷阁蝼蚁。

摩挲题字考前人,名姓班班少奇伟。

请公椽笔赋大篇,歌颂永平诛僭拟。

光焰须令万丈长,一时行乐何足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屏台下的玉池水与环绕其间的石屏,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景。诗人通过“一石十牛车不起”、“辇置应须费万金”等描述,展现了石屏的坚固与珍贵。接着,诗人以“苍藓昏埋岁月远”、“修藤缠络根相倚”描绘出石屏历经沧桑的景象,暗示其历史的悠久。

“刘鋹族氏已无馀,此物犹存旧基址”,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接下来,“曾经战鼓轰雷霆,屡对春风阅罗绮”两句,描绘了石屏台在历史变迁中的不同场景,既有战争的激烈,也有和平时期的繁华。

“老榕交阴不透日,客袂生寒冰雪洗”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最后,“小桥断处栈梯连,一线崎岖劣容跬”描绘了通往石屏台的道路,曲折而艰难,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整首诗通过对石屏台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生深刻的思考。诗人在结尾处呼吁以“大篇”歌颂永平,诛除僭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希望“光焰须令万丈长”,强调了诗歌的影响力,希望它能流传久远,记录并传扬历史的光辉。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朝汉台寄呈蒋帅待制

鹿入望夷秦欲灭,真剑先流白蛇血。

尉佗椎髻尔何为,漫占海隅蛟蜃穴。

祝融之符天下归,岂假陆生三寸舌。

千金装橐未为多,更上高台拜尧阙。

至今人说朝汉台,不知此地藏蒿莱。

使君好事一登赏,譬若古镜初磨开。

香炉烟生石门晓,三山翠拥浮丘来。

风松自作笙箫响,暮霞却捲旌旗回。

长空无碍鸟无迹,人事宁须问今昔。

琼浆且泛琉璃船,满眼夕阳留不得。

登台何似登金门,烂吐文章侍君侧。

愿公归作老姚崇,莫学江东穷李白。

形式: 古风

白玉笙

白玉笙,咸通十三年琢成。

琢成匠人十指秃,进奉明堂声妙曲。

当时应赐恩泽家,流传至煜煜好奢。

高堂日日听吹笙,不知国内非和平。

仁兵万众一旦至,国破苍黄笙堕地。

虽然讹缺未苦多,却落人间为宝器。

管长纤纤剥笋束,况值吴姬指如玉。

不见排星换掩时,自然天韵来相续。

昔时祸乱曲,今日太平歌。

兴亡不系白玉笙,但看君王政若何。

形式: 古风

金熨斗

金熨斗,酌醇酒。

熨开万斛之愁肠,赠尔千年之眉寿。

酣酣笑脸坐生春,安用逢人嗟白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翠碧杯

翠碧杯,满酌正是桃花开。

一年三百六十日,几人待得春归来。

春归来,不饮酒,翠碧之杯尔何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