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隐次日作诗记之

少耽名山游,欲乘龙蹻去。

昨游灵鹫岭,异状难名数。

日行阎浮岚气殷,绿萝上覆云根孱。

洞中瘖虎伏何处,洞外老藓缘梯斑。

世上炎歊峡中冷,寒碧一勺牙生鋋。

峰峰石壁面势异,大似伊阙雕孱颜。

梁穿唐凿不暇诘,神工鬼斧搜天关。

辟支弟子已伟绝,况有七佛难跻攀。

韬光苦县篇第几,缥缈湿翠浮云间。

余杭之胜天目最,灵脉奔渟此山会。

绝顶传闻宵见日,海门遥望涛如带。

匆匆兴尽未果游,径坏奔泉鸣石濑。

山僧劫后梵筵空,惟有危楼卧古钟。

事往何人留镂壁,时清无钵可降龙。

逃空早晚重来此,待取秋山霜叶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袁昶游历灵鹫岭的所见所感。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如日行间岚气蒸腾,绿萝覆盖的云根,以及奇特的洞穴景象。诗人还提到了峭壁如伊阙般壮观,石刻工艺精巧,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他赞赏灵隐寺的禅意与胜景,尤其是山顶的日出和涛声,但遗憾未能尽兴而归。最后,他表达了期待秋日重游,欣赏红叶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

收录诗词(24)

袁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飞来峰一线天

南戒何缘觅祖峰,山脉潜移天不动。

毗沙夜半斮龙耳,掷下西方一礨空。

我行逢秋日,林赤霜垂实。

胡僧何年卜居此,天扉微开一线出。

削崖仰刮青颇黎,佛光瞥见还易失。

奇石粗沙足下生,岩腹疑有山灵撑。

山囚铁锁木石精,风出空穴时一鸣。

坤乾雷硠刬复成,千年崩石藤为縆。

赤箭青芝不可名,猿呼游人谷自应。

偃松往往盖一亩,老父夜系青羊行。

日欲落兮山罅合,天光佛䯰交冥冥。

形式: 古风

圣因寺行宫前铜鹿行

古稀天子六省方,帐殿金扉照水黄。

当年故物独铜鹿,口衔芝菌望幸长。

与二仙禽列为四,旧存其一今亡矣。

玉狮盗去田蟛郎,承露金仙应堕泪。

眼见阳和八八春,铸始乾隆金几斤。

更溯景陵遗老尽,上方龙象空烟云。

摧牙落角苔花绿,乱领妖要应怒触。

时来被锦孤山阳,乱定淈泥湖水曲。

枯枝犹讶长生牌,苍鼠啼向空坛荄。

精蓝一炬守吏去,剩有残僧拾堕柴。

文澜阁圮颓梁在,书付秦灰谁续采。

睿思亲解尘角讹,文物当年盛渊海。

宫前老翁曝背言,今是乾隆几叶孙。

先皇不宝四白鹿,再拜溪毛荐水温。

形式: 古风

望岳

何年涌地出巃嵷,散作浮青数点峰。

一气空濛走溟渤,双丸隐见宿长松。

谁探玉检千盘顶,试觅金仙九节筇。

云欲出溪还隐去,紫烟待叩灌坛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敬题朱竹垞毛西河两先生合像

康熙鸿儒传者几,卓荦二万毛胡朱。

词科布衣数己未,萧山秀水夹江居。

颇闻漆书讼今古,桁头佚字疑有无。

冤词差不敌疏证,经义一卷存圆柧。

初晴八十犹甚口,瓜皮竹杖同浮湖。

吴兴郑生阿堵笔,或腴而短颀而臞。

公寮从祀究应罢,郊配西向良非诬。

儒家得失每参半,谁其剖柝鹤与凫。

汪君手摹罗聘画,野服奇古形模殊。

东南之美两竹箭,元气寿与湖山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