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呈梦得子厚致用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

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泉水细流刚开始,夜里的钟声似疑惑般响起,焚烧后的烟雾带着余温,春泥尚存。
层层叠叠的松枝如同玉石帐幕铺开,雪地上的虎爪印仿佛镶嵌着银白的区域。
太阳悄然沉没,山色渐渐昏暗,路标被雪深埋,道路变得异常难以辨认。
心中明白离都城并不遥远,就在西边大约百里之处,有着那十二座美轮美奂的高楼。

注释

泉溜:细小的水流。
才通:刚开始。
疑夜磬:夜晚的钟声引起疑惑或联想。
烧烟:焚烧后留下的烟雾。
馀暖:残留的温暖。
千层:形容非常多层。
玉帐:比喻松树覆盖如帐幕,美丽如玉。
铺松盖:松树枝叶覆盖,如同帐幕。
五出:指雪花的形状,这里可能比喻雪地上的印记。
银区:银白色的区域,可能指雪地。
印虎蹄:老虎的脚印留在雪地上。
暗落金乌:太阳(金乌为日的别称)悄悄落下。
山渐黑:山色随着天色变暗。
深埋粉堠:路标(粉堠为古代的一种路标,通常涂有白色)被大雪深埋。
路浑迷:道路完全迷失,难以辨认。
心知:心里明白。
魏阙:代指朝廷或者都城。
无多地:不远的地方。
十二琼楼:形容众多华丽的楼阁。
百里西:大约在西边一百里的地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幽深宁静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泉溜才通疑夜磬”,这里的“泉溜”指的是泉水流淌的声音,“夜磬”则是佛寺中晚上敲击的木鱼,用以计时或召唤信徒。诗人通过这两者相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疑惑的情感。

“烧烟馀暖有春泥”,“烧烟”可能指的是烧柴火后的烟雾,“馀暖”则是余留的温热,而“春泥”则是春天路上的湿泥。这里描绘出一种初春时节,寒冷渐退,生机勃发之景。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则是一幅山中建筑的画面,“玉帐”和“银区”都给人以清凉、坚固之感,而“铺松盖”和“印虎蹄”则增添了一种野性与力量。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这里的“金乌”可能是指太阳,“暗落”则意味着日暮时分。山色逐渐变黑,而“粉堠”即粉刷过的墙壁被泥土覆盖,道路也变得难以辨认。

“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魏阙”是古代一个地方名,而“十二琼楼”则是一个具体的地标。这两处地点相隔甚远,诗人心中明白,但依然坚持着这种跨越空间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建筑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情感,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莺莺诗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闇澹妆。

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

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酒醒

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

暗灯风燄晓,春席水窗寒。

未解萦身带,犹倾坠枕冠。

呼儿问狼藉,疑是梦中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陪诸公游故江西韦大夫通德湖旧居有感题四韵兼呈李六侍御即韦大夫旧寮也

高墉行马接通湖,巨壑藏舟感大夫。

尘壁暗埋悲旧札,风帘吹断落残珠。

烟波漾日侵隤岸,狐兔奔丛拂坐隅。

唯有满园桃李下,膺门偏拜阮元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乐天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

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