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素月出东岭,照我白玉床。
床上何所有,累累书一囊。
诘曲科斗文,读之不成章。
君车自翱翔,驾景朝紫皇。
苍苔满石匣,瑶书空秘藏。
仙人百尺台,吹竹引凤凰。
凤兮来不来,虚此明月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素月出东岭,照我白玉床",开篇即以清冷的月光为背景,将月光与白玉床相映照,营造出一种纯洁和宁静的氛围。接着“床上何所有,累累书一囊”,诗人在这宁静中沉浸于书海之中,书籍成堆,如同珍宝一样被珍视。
"诘曲科斗文,读之不成章"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研读和理解,这些文字虽然复杂难懂,但诗人却乐此不疲。"君车自翱翔,驾景朝紫皇"则是诗人心向往之处,是对自由飞翔、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一种表达。
"苍苔满石匣,瑶书空秘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珍视,如同用苍苔覆盖的石匣来保存瑶光璀璨的书籍。"仙人百尺台,吹竹引凤凰"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通过吹奏竹管之音来吸引凤凰,显现出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
最后“凤兮来不来,虚此明月光”中,“凤兮”指的是传说中的凤凰,这里象征着高洁和美好的事物。诗人在问自己,或许是对自己的精神追求发出疑问,而“虚此明月光”则是用月光来比喻那永恒不变的理想和追求。
总体而言,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书籍的描绘,以及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知识智慧的意境。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霜重江水缩,舣舟江之湄。
子今戒行色,予亦数归期。
已迫葵丘戍,何求买山资。
酌别苦无酒,秉粟供妻儿。
儒官冷落似村居,蒲艾葵榴色色无。
却有一尊春酿在,醉眠犹胜楚三闾。
客至当饮酒,醉此金粟堆。
秋风何时到,丛树参差开。
馨香逆人鼻,蓓蕾藏圣胎。
攀枝折其荣,落穗浮酒杯。
后夜有佳月,弄影须徘徊。
红袖歌未终,画角毋庸催。
临镜忽自哂,公然白纷如。
稚女眼最明,为我剪白须。
髟髟如素丝,不堪纫破襦。
参差茁秋草,蔓衍不可除。
明知我已老,既白难再乌。
无肉令人癯,眼昏妨读书。
颜驷烛之武,吾非斯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