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
祇恐当年溪上女,浣纱时节懒匀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首句“系船白面问溪翁”中的“白面”可能指的是水边的一片洁白之物,如白石、白沙,或是白色的舟船。诗人询问岸上的老翁,表现出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和亲切。
接下来的“名不虚传说未通”则透露出一丝神秘感。诗人似乎在探寻某个传奇故事,但又未能完全了解其真相,这增添了一份想象空间,也让读者感到好奇。
第三句“祇恐当年溪上女,浣纱时节懒匀红”中,“溪上女”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某位女子,或许与“白面”有关。诗人担心的是,当年的那个女子,在特定的时节(如春季)不再勤快地整理那些用来染色的花瓣(匀红),这反映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既有现实生活描写,又蕴含传说色彩的画面。诗人的情感表达细腻而深沉,给人以遐想无限之感。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门外梅花拔复栽,回时春去去春回。
儿童拍手应相笑,归去贾生今又来。
泉声恰似世情恶,山色不如归兴浓。
自恨十围无处著,何如瘦作束腰蜂。
蓬窗夜雨短长梦,啼鸟唤人新旧愁。
万里论文一樽酒,醉和明月上扁舟。
千囷未必将军喜,五斗难消令尹愁。
若使渊明逢鲁肃,折腰应到脚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