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格送苏金华解官东归

勇学渊明赋归去,岂随巧宦效脂韦。

居官但饮双溪水,问圃宁无三径资。

碧落竞腾雕鹗兴,秋风独忆鲙鱼肥。

吾皇侧席思贤德,会有徵书下赤墀。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我决心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绝不会追随那些善于钻营的小人。
做官期间只饮双溪的清泉,问心无愧,即使园中没有繁花似锦,也无需忧虑。
仰望碧空,我心中充满雄鹰展翅的壮志,秋风中想起鲜美的鱼脍滋味。
皇上对贤良之士充满期待,想必不久会下达征召文书,从皇宫中发出。

注释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巧宦:善于钻营的官员。
脂韦:比喻善于阿谀奉承的人。
双溪水:指清澈的溪流。
三径资:源自‘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表示田园生活。
雕鹗:猛禽,象征志向远大。
鲙鱼:切成薄片的鱼,美味佳肴。
侧席:虚席以待,表示对人才的期待。
徵书:征召文书。
赤墀:皇宫中的台阶,代指皇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所作的《进退格送苏金华解官东归》,以渊明自比,表达了对友人苏金华辞官归隐的赞赏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肯定。首句“勇学渊明赋归去”,借陶渊明的归隐之志,赞扬苏金华的勇敢和对仕途的超脱态度。次句“岂随巧宦效脂韦”则批评了世俗官场中投机取巧、追求权势的行为,与苏金华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句“居官但饮双溪水”,描绘了友人在官任上保持清廉,仅满足于简朴生活的形象,暗示其不为物欲所动。第四句“问圃宁无三径资”进一步强调苏金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准备,暗含他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来经营自己的园地。

第五、六句“碧落竞腾雕鹗兴,秋风独忆鲙鱼肥”运用了象征手法,雕鹗喻指志向高远,秋风与鲙鱼肥暗示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乐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吾皇侧席思贤德,会有徵书下赤墀”,表达了皇帝对贤能之士的期待和对苏金华品德的肯定,暗示苏金华的归隐可能会得到朝廷的认可,未来可能被征召,但诗人更希望他能坚守初心,享受田园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赞美了友人的高尚情操,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期望,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仕途与隐逸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6)

金履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远游篇寿立斋

我歌远游篇,西望心悠然。

孰能为此游,渺渺重山川。

和鸾车班班,珩佩声珊珊。

块视几邱陵,带视几流泉。

正气凝阳刚,端操凌云烟。

犹将径天地,奚独此江山。

黄鹄以为御,鸾凤以为参。

云旗何扬扬,八龙亦蜿蜿。

一举众山小,再驰天地宽。

三驾跨八极,高驰阊阖间。

正阳以为粮,六气以为餐。

金丹毓天和,玉色頩脕颜。

俯视世蚊虻,起灭瓮盎边。

高超凌太初,达观真后天。

愿言膏吾车,执鞭随两骖。

形式: 古风

和王妙虚道士诗

我爱高人巧卜居,林烟深处着精庐。

煎茶石鼎客当酒,斸笋竹篱自荷锄。

隐几要同吾丧我,凿池戏问子非鱼。

高山流水知音少,欲去频听辄驾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王希夷庐陵观梅

岁寒堂前桂树秋,秋风浩荡君西游。

羡君充此四方志,望尘何异登瀛洲。

人生难得心相识,况君与我心相得。

君心谁似惟梅花,雪霜不改馨香德。

顾我思君日几寻,岁寒又见梅花春。

见梅不见故人面,空咏梅花如故人。

月明千里虽同致,畴昔追随今少异。

始信灯窗朝暮同,此会人生良匪易。

噫吁嘻,安得彼此长似岁寒枝,清芬处处同襟期。

形式: 古风

送金簿解官归天台五首(其一)

昆崙派南条,东走欲无极。

海气薄回峦,清淑转郁积。

嵬嵬天台山,东表千万尺。

其上有仙灵,其下有英特。

伊人天一方,从往恨未即。

渺渺隔苍山,跂予三叹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