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泉伯幽思韵二首(其一)

萧萧云日静,细细竹风侵。

窗影方虚白,炉烟一没沉。

帝乡怜久客,归梦亦何心。

洞户褰珠网,应烦问藁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天空云彩稀疏,日光宁静,微风吹过竹林带来清凉。
窗户映照出明亮的白色光影,炉火的烟雾悄然下沉。
在京城中,我思念远方的游子,归乡的梦境又怎能安心。
打开洞开的门,撩起珠帘,恐怕会询问远方的亲人消息。

注释

萧萧:形容声音或景象稀疏、清冷。
云日静:晴朗的天空和宁静的日子。
细细:形容微风轻柔。
炉烟:烧火产生的烟雾。
帝乡:京都,皇帝居住的地方。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藁砧: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这里指远方的亲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萧萧云日静",展现了天空中稀疏的云朵和宁静的日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祥和的氛围。"细细竹风侵",则通过细腻的竹叶在微风中的摇曳,传递出一丝凉意和自然的生动。

"窗影方虚白,炉烟一没沉",诗人通过窗户投下的光影和炉火渐渐消逝的烟雾,寓言了时光的流转和内心的思绪。"帝乡怜久客"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故乡的长久漂泊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归梦亦何心",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回归故乡的渴望,但又不知如何是好的矛盾心情。最后,"洞户褰珠网,应烦问藁砧",诗人想象着如果打开珠帘,可能会有人询问远方的丈夫(藁砧,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这句既写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贺参政与应宣教诗应居与坟庐相近

庵外山高水不穷,庵中道德与时隆。

岂图宝所千峰静,得奉清言一笑同。

幽筑禅扉俱不远,水光萝月冷相通。

它年更约稽山老,共棹西溪十里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都运龙图二首(其二)

老去心情故倦游,直诚自许赋休休。

清流固已久绝望,白发只今空满头。

软语每思挥玉麈,寻源便欲过瓜洲。

他年一棹烟江雨,有愧轻轻不下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都运龙图二首(其一)

一时耆旧尽英游,玉节迎銮暂少休。

不以秦人视越瘠,载驰楚尾与吴头。

两淮浓被钟离政,一水聊萦杜若洲。

行见锋车还禁橐,已看仁化浃鱼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钱处和野堂(其二)

堂隐云将隔,名高客已知。

半岩施匠石,一室见操为。

钟鼎功方著,山林兴未迟。

兰台风致在,更喜读新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