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意

华池阿阁不相容,浊水清尘恨莫穷。

明月自新班女扇,行云无柰楚王风。

乳莺啼晓销兰炷,媚蝶伤春失蕙丛。

纵使多才如子建,祇能援笔赋惊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华丽的池塘和高阁难以共存,浑浊的水与清净的尘埃怨恨无穷。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班姬的团扇,行云却无法抵挡楚王的风流韵事。
晨鸟的啼鸣消散了兰香,美丽的蝴蝶因春天的逝去而悲伤,离开了蕙草丛。
即使才情如曹植般丰富,也只能提笔写下惊鸿般的诗篇。

注释

华池:华丽的池塘。
阿阁:高阁。
不相容:难以共存。
浊水:浑浊的水。
清尘:清净的尘埃。
恨莫穷:怨恨无穷。
明月:明亮的月亮。
班女扇:班姬的团扇(班姬为汉代才女班昭,此处借指有才情的女子)。
行云:行云流水,比喻风流人物。
无柰:无奈。
楚王风:楚王的风流韵事。
乳莺:早起的小鸟。
销兰炷:消散兰香(兰炷指点燃的兰香)。
媚蝶:美丽的蝴蝶。
伤春:因春天逝去而悲伤。
失蕙丛:离开蕙草丛(比喻美好的环境或伴侣)。
子建:曹植(三国时期著名诗人)。
援笔:提笔。
赋惊鸿:写下惊鸿般的诗篇(惊鸿形容飞鸟轻盈,这里比喻杰出的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筠的作品,名为《代意》。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不平与怀才不遇之感的七言绝句。

"华池阿阁不相容,浊水清尘恨莫穷。"

这里借用了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绪,华池指的是美丽的池塘,而阿阁则是高大的楼台,这两者在诗中成为不能和谐共处的事物比喻,用以形容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平。浊水清尘,浊水代表混乱,清尘则是纯净,这里借此对比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难以言说的怨恨。

"明月自新班女扇,行云无柰楚王风。"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中的明月和流动的云彩,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意境。班女扇可能是指用以美丽女子名义命名的扇子,这里暗示了文学创作上的追求与理想。无柰楚王风,则是借古人之口,表达对古代文化和文学风格的向往。

"乳莺啼晓销兰炷,媚蝶伤春失蕙丛。"

这两句通过描写早晨鸟鸣(乳莺啼晓)和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留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销兰炷可能指的是香气消散,蕙丛则是草丛,这里形容了一种春意渐失、美景难留的情绪。

"纵使多才如子建,祇能援笔赋惊鸿。"

最后两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提到自己虽然有像子建(古代著名文学家)那样的才华,但最终也只能写出让人惊叹的作品。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与成就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文学创作持有的不确定和自我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巧的意象构建,展示了一位有才华却又感到困顿的文人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30)

刘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 字:子仪
  • 籍贯:宋大名
  • 生卒年:971—1031

相关古诗词

召入翰林别同僚

一辞銮署守英蕃,两见庐峰媚翠樽。

政懦每怜民若子,岁丰还喜稻成孙。

离愁且饮闲人酒,密对须求长者言。

入奉清朝同一德,晨趋岂叹鬓霜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旧将

丈八蛇矛战血乾,子孙今已列材官。

青烟碧瓦开新第,白草黄云废旧坛。

劳薄可甘先蔺舌,爵高还许戴刘冠。

秋来从猎长杨榭,矍铄犹能一据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汉武

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立夏奉祀太一宫

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璈。

琳房遍设沉榆席,金檠齐燃绿桂膏。

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

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