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回忆与怀念。首联“夹谷陶山汶水西,泰宁形胜几扳跻”以山水为引子,点出所忆之地的地理位置与壮丽景色,暗示了诗人曾经的攀登之艰与观赏之乐。颔联“东临日观三峰近,南望天门五岳低”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日观”、“天门”等标志性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颈联“太白楼荒销侠气,右军池古剥留题”则转而抒发历史遗迹的感慨,太白楼与右军池虽已荒废,但依然留存着过往英雄豪杰与文人墨客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与文化传统的追思。
尾联“江湖十载曾游地,乘兴何时还杖藜”则将思绪拉回现实,十年江湖漂泊,曾经游历之地再次浮现于眼前,唤起了诗人归乡的渴望与期待,以“杖藜”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老年的诗人,手持拐杖,怀揣对故乡的思念,期待着再次踏上故土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感怀,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忆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历史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