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病目閒居寡欢丁未岁初度试展余真命酒相对嗟岁月之不留悼面目之非旧因戏为问答以自释焉

形体本天赋,全生无少缺。

去冬婴祸罹,一眚肆微孽。

药石岂不良,终焉左其眜。

譬彼阳光微,有星俄尔孛。

子虽我寓形,自来相附结。

如何视得丧,曾不致悲说。

将非坐斯累,乃与子乖别。

恝然如无情,默尔斯结舌。

子应徇世情,盛衰因改节。

有情与无情,毕竟同归灭。

慷慨奏清谣,轻云蔽明月。

我生非孕育,因君试经营。

形神日相向,如影长随身。

君惟昩调燮,气淫斯疾臻。

胡为不自省,乃独尤我云。

我不与君厚,举世谁复亲。

改节或他人,匪为我与君。

我虽具形似,生而无性情。

休戚殊不知,是非安得言。

病目固为患,未足伤君生。

励志苟不衰,存贤没称神。

废视传春秋,圣门名素臣。

视日能不瞬,亡宋实斯人。

乃知善与恶,岂由盲不盲。

君其务自勖,我亦同令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史鉴所作,名为《余自病目闲居寡欢丁未岁初度试展余真命酒相对嗟岁月之不留悼面目之非旧因戏为问答以自释焉》。诗中表达了诗人因眼疾而闲居在家,感叹时光流逝,容貌不再,内心充满忧愁。诗人通过与“我”(即自己)的对话,抒发了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提到人的身体是天生赋予的,完整无缺。然而,诗人去年遭遇不幸,健康受损。他反思药物是否足够治疗,却最终未能痊愈。这如同阳光微弱时,突然出现的星辰使天空变得混乱。诗人感慨自己虽然寄生于这个身体,但面对盛衰更替,却未能表达悲伤之情。他怀疑是否是因为身体的负担,导致与自己的情感疏离。诗人似乎在强调,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最终都将归于消逝。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虽然与世隔绝,但仍然尝试保持乐观,通过演奏清雅的歌曲来排遣内心的忧郁。他自嘲自己并非真正的孕育生命,而是借助他人的力量维持生存。诗人认为,即使拥有形体,也缺乏情感和意识,无法体验喜怒哀乐。他指出眼疾虽是困扰,但不足以影响生命的本质。诗人鼓励自己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习贤者的精神,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我提升。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如《春秋》),吸取先贤智慧,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他强调,即使视力模糊,也能坚守正道,避免误入歧途。诗人认为善恶与否,并非取决于视觉的清晰与否,关键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选择。他鼓励自己要努力自励,追求高尚的品德,同时期待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共享这份荣耀。

整首诗情感深沉,富含哲理,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时间流转、道德修养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刘德美之京

风吹大河水,昼夜无停流。

嗟君万里行,且复须臾留。

王命自有程,安能顾朋俦。

执手两茫茫,日暮登行舟。

皇家重贤才,一艺咸见收。

况兹卫生功,妙与元化侔。

譬彼照乘珠,所往无不售。

愿言进明德,流光被中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十八日登含虚阁

圆景光渐阙,海溢秋生潮。

禅林敞高阁,势欲凌云霄。

老僧敬远客,良夜相招要。

焚香足清供,举酒聊逍遥。

河汉西南流,微风忽刁调。

夜气悄且清,川原何寂寥。

悠然动遐想,凭阑发长谣。

商声出金石,馀音一何嘹。

愿随瑶台鹤,高举乘飘飖。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游金粟寺

我行为寻山,言至东海隅。

连峰尽成童,黄茆弥所如。

于焉载瞻瞩,盎然风气殊。

杖策试探讨,聿来金粟居。

山形既环合,土壤还膏腴。

涧水弦鸣琴,松风簧乱竽。

苍龙与青凤,联翩戏庭除。

好鸟鸣高枝,嘤嘤如有须。

老僧闻足音,延客入精庐。

名香手自焚,茗供与之俱。

言论即契合,不异相煦濡。

向夕犹未归,欲别更踟蹰。

兹游幸一适,如此良非虚。

浩歌下山去,人生电影如。

形式: 古风

赠支硎山人

幽人恋坟墓,搆此山泽居。

层峦代屏障,积石当阶除。

飞泉漱琼瑶,灵籁鸣笙竽。

清音度回风,颓响栖芳株。

入耳尽成曲,喈喈良不殊。

临轩睇冥鸿,坐石见游鱼。

飞潜各有适,悠然忘所如。

缅怀放鹤人,不得同交娱。

商歌满天地,如与金石俱。

富贵非吾欲,逍遥真有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