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牡丹花在露水中如同真珠般晶莹剔透,一位美人轻柔地将其折下,走过庭院前。诗中的"美人"不仅指她外貌之美,也包含了她的举止和气质。接着,美人含笑询问檀郎(可能是她的伴侣或爱称),花朵的美丽是否能与妾身相比?这个问题蕴含着对美的挑战和自信。
然而,檀郎似乎故意避开直接回答,而是以一种调皮甚至有点儿戏谑的态度说,只需指出花枝之好。这里"须道花枝好"可以理解为檀郎不想直接评判谁更美丽,而是转移话题,赞扬那花枝,这可能是一种避免冲突或是不愿深入比较的策略。
最后两句"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情景:美人因为檀郎的回答而表现出娇嗔的情绪,并用手中的花朵轻轻地打向对方。这种行为既表达了她的不满,也流露出一丝俏皮和戏谑。整首诗通过对话和情境的巧妙描写,展现了一段细腻而温馨的情感交流。
不详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昨日卢梅塞口,整见诸人镇守。
都护三年不归,折尽江边杨柳。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
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骓欲下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风摇荡,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
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
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