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无逸九日(其一)

扬鸾设醴奏丝桐,九日台头咏渚鸿。

宣远风情虽旷代,渊明霜气直横空。

卧龙自命初非过,戏马当时未足雄。

莫笑东篱太岑寂,南山长在醉醒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牟巘所作,名为《和陈无逸九日(其一)》。牟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日台上的景象与心境,展现了对古代风流情调的追忆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扬鸾设醴奏丝桐,九日台头咏渚鸿”,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节日的热闹与雅致。鸾鸟飞翔,美酒佳肴,丝竹之声悠扬,九日台前,诗人吟咏着水边的大雁,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不失闲适的氛围。

颔联“宣远风情虽旷代,渊明霜气直横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的敬仰。这里的“宣远”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与之相似的古人,而“渊明霜气”则直接引用了陶渊明的诗意,象征着高洁、清冷的精神气质。

颈联“卧龙自命初非过,戏马当时未足雄”,运用历史典故,将自己比作诸葛亮(卧龙),表达了虽有抱负但不轻易显露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喻了对当时社会形势的洞察与反思,认为当时的英雄豪杰或许并未达到真正的雄伟境界。

尾联“莫笑东篱太岑寂,南山长在醉醒中”,以陶渊明的“东篱”和“南山”为意象,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似乎在说,不要嘲笑我选择的孤独与宁静,因为这样的生活自有其深意与乐趣,如同醉醒之间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日台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隐逸生活的追忆与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末元初文人诗风的典型体现。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和陈无逸九日(其二)

万事真成一缪悠,西风节物若为酬。

鸿饥未觉他乡远,菊老谁同此日愁。

已洗眵昏看白眼,更扶衰病费丹头。

吟情笑我今何似,废笕寒泉涩不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张老山辞免运同

曾驱海若傲波臣,底事年来苦乞身。

径为莼鲈称退掾,要将蓑笠伴玄真。

流空素月光难掩,过雨青山老更新。

祇恐未应閒袖手,盐梅鼎饪正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李侯九日(其一)

自愧羸瓶在井湄,颇思时复一中之。

平生殊欠题糕字,今日堪怜对菊时。

乌帽已忻新得酒,白衣谁似更携诗。

吴兴太守真三绝,烂醉轻教玉笛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李侯九日(其二)

几回九日九江湄,杖屦从容信所之。

下噀远寻观穫处,东篱想见醉眠时。

共陪今日吴兴守,犹记当年己酉诗。

我亦平生知所慕,飘飘衣裾任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