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老山辞免运同

曾驱海若傲波臣,底事年来苦乞身。

径为莼鲈称退掾,要将蓑笠伴玄真。

流空素月光难掩,过雨青山老更新。

祇恐未应閒袖手,盐梅鼎饪正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牟巘所作的《和张老山辞免运同》。牟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曾经威风凛凛、驾驭海浪的官员,如今却因某种原因,选择辞官归隐,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中运用了“莼鲈”、“蓑笠”、“玄真”等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首联“曾驱海若傲波臣,底事年来苦乞身”,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描述了主人公从昔日的辉煌到如今的无奈求退,形象生动,引人深思。颔联“径为莼鲈称退掾,要将蓑笠伴玄真”,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选择归隐的原因,他渴望像东晋名士张翰那样,因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归隐,与自然界的渔夫、隐士相伴,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颈联“流空素月光难掩,过雨青山老更新”,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月光虽明亮,却难以掩盖天空的广阔;雨后的青山,虽然显得苍老,但经过雨水的洗礼,又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主人公心境的映射,表现了他在归隐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尾联“祇恐未应閒袖手,盐梅鼎饪正须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责任感。即使在归隐生活中,他也担心自己不能袖手旁观,认为国家和社会仍然需要他的贡献,体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归隐生活的情感抒发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自然、责任与自由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和李侯九日(其一)

自愧羸瓶在井湄,颇思时复一中之。

平生殊欠题糕字,今日堪怜对菊时。

乌帽已忻新得酒,白衣谁似更携诗。

吴兴太守真三绝,烂醉轻教玉笛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李侯九日(其二)

几回九日九江湄,杖屦从容信所之。

下噀远寻观穫处,东篱想见醉眠时。

共陪今日吴兴守,犹记当年己酉诗。

我亦平生知所慕,飘飘衣裾任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贺张老山得代

富贵方来本不期,湖山径去岂无辞。

众咻直欲齐为语,一笑姑存郐与讥。

难办求田还问舍,且教入务并寻医。

幡然强为招延起,从此岩阿烂蕨薇。

形式: 七言律诗

送萧子中

诚斋手摘千岩稿,诗律清森近代无。

仍世科名香未歇,诸孙文采蔚相扶。

横经为喜皋比稳,觅句何妨鹤骨癯。

会见萧生起东海,几年志抱一时摅。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