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

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

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

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

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

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

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

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

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

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

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

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

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客心已远至千里,回首只见烟花烂漫。
在楚水边,我乘船归乡入梦,春江连接着我的故乡。
羁旅之人思念着祖国,敌寇虎视眈眈窥视中原。
胡马一时作乱,汉朝官员却多有辜负朝廷恩典。
紧急军书日夜传递,天下动荡不安,烽烟四起。
双鬓日益斑白,我在孤舟中独自思考。
身着绣衣的使者到来,带来了王者的训令和期望。
忧虑和愤怒激发了忠诚与勇气,悲喜触动了百姓的心灵。
南徐之地的人们争相赴难,军队集结如云。
倚剑遥望太白星,准备挥师东下,直逼海门。
老朋友也身处江湖,短暂离别令人痛心。
京口城下翠绿丛生,归来的潮水拍打着山脚。
为何天边的帆影,又出现在这波光之上。
空自引发我对你的思念,莺鸣声声催人泪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心怀故土与国事之忧愤。开篇便以"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展现出游子对遥远家园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感受。

"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则是诗人通过梦境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的渴望。接着"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的关切。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汉臣忠诚与贡献的肯定,以及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忧虑。"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则描绘出当时政局动荡、战事频发的紧张气氛。

而"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一句,则是诗人自述,在岁月流转中自己已经两鬓斑白,但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思与忧虑。接下来的"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则可能是在表达某种历史事件或是军事行动。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悲凉与激昂交织的情怀,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点缀,展现了一个旅途中的士人对家国的无限思念和忧虑。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洛阳别离久,江上心可得。

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

故山隔何处,落日羡归翼。

沧海空自流,白鸥不相识。

悲蛬满荆渚,辍棹徒沾臆。

行客念寒衣,主人愁夜织。

帝乡片云去,遥寄千里忆。

南路随天长,征帆杳无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疲兵篇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

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

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

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

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

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

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

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

汉月何曾照客心,胡笳只解催人老。

军前仍欲破重围,闺里犹应愁未归。

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饮马滹河晚更清,行吹羌笛远归营。

只恨汉家多苦战,徒遗金镞满长城。

形式: 古风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江海今为客,风波失所依。

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

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亦违。

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

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

风谣传吏体,云物助兵威。

白雪飘辞律,青春发礼闱。

引军横吹动,援翰捷书挥。

草映翻营绿,花临檄羽飞。

全吴争转战,狂虏怯知机。

忆昨趋金节,临时废玉徽。

俗流应不厌,静者或相讥。

世难慵干谒,时闲喜放归。

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樗散材因弃,交亲迹已稀。

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

世累多行路,生涯向钓矶。

榜连溪水碧,家羡渚田肥。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悠然独归去,回首望旌旗。

形式: 排律

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

相思楚天外,梦寐楚猿吟。

更落淮南叶,难为江上心。

衡阳问人远,湘水向君深。

欲逐孤帆去,茫茫何处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