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挽诗五首(其四)

平生出处不同尘,末路相知太息频。

力疾来辞如永诀,古书跋赞许犹新。

荆州既失三遗老,碧落新添几侍晨。

若诵子虚真异世,酒佣尸佞是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苏东坡深切的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平生出处不同尘”,赞扬了苏东坡一生的高洁与与众不同,他的人生轨迹不随世俗而动,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接着,“末路相知太息频”则流露出诗人对苏东坡晚年遭遇的同情与惋惜,感叹于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苏东坡生命的最后时刻愈发显得珍贵。

“力疾来辞如永诀”一句,描绘了苏东坡在病重之际,仍坚持前来辞别的场景,仿佛预知到此别即是永别,充满了悲壮与不舍。而“古书跋赞许犹新”则赞美了苏东坡在学术上的贡献与成就,即使在他去世后,人们对其作品的评价依然新鲜且高度肯定。

“荆州既失三遗老,碧落新添几侍晨”两句,通过对比荆州失去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这里暗指苏东坡等三人)与碧落(即天堂)增添几位侍晨者(可能象征着苏东坡的灵魂),表达了对苏东坡逝世的哀痛以及对其灵魂升入天堂的祝愿。

最后,“若诵子虚真异世,酒佣尸佞是何人”则是对苏东坡文学才华的极高赞誉,同时也对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丧失道德原则的人进行了讽刺。子虚是苏东坡的笔名之一,这里的“子虚”代表了苏东坡卓越的文学成就,与那些只知享乐、道德败坏之辈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苏东坡在文学与人格上的崇高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不仅深情地表达了对苏东坡的哀思与敬仰,也通过对比与讽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苏东坡挽诗五首(其五)

招魂听我楚人歌,人命由天天奈何。

昔感松醪聊堕睫,今看麦饭发悲哦。

长沙论直终何就,北海伤豪忤更多。

曾藉南窗逃蕴暑,西山松竹不堪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奉陪洞霄内阁拉殊师利宿穹窿本公故寺绝类岳麓感之而作

湘西衣冷榻留云,此夕还如入梦魂。

六月薜萝嗟我欲,一生林壑与心论。

吴王旧赏今何有,惠可馀光宛若存。

对榻深堂清话歇,长风快雨洗松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浮玉亭

石赤表雄名,三辰出浊清。

江澄天上见,鳌负水中行。

瑞像浮溟海,殊香下玉京。

神灵礼金碧,梵力度幽明。

揭榜讹浮玉,庄严是化城。

壮哉夜潮落,入枕百川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于浙江亭书

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捲银山万马奔。

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

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歌过远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