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厓二首(其二)

南北河山入战图,中原戎马失皇都。

海门日月有千古,晋国衣冠惟五胡。

渺渺翠华游岛屿,萋萋青冢落蘼芜。

黍离歌罢还祠庙,拭眼江门看大书。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吊厓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以龙所作,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首句“南北河山入战图”,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战争的残酷与广袤的河山融为一体,暗示了历史上的烽火连天、战乱不息。接着“中原戎马失皇都”一句,点明了战争导致的皇都沦陷,中原地区遭受破坏的惨状,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哀痛之情。

“海门日月有千古”,转而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强调历史的永恒与日月的见证,暗示尽管国家兴衰更替,但历史的痕迹却永远留存。接下来“晋国衣冠惟五胡”一句,通过对比晋国的辉煌与五胡的入侵,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担忧。

“渺渺翠华游岛屿,萋萋青冢落蘼芜”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翠华代表皇家的仪仗,岛屿象征着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青冢则是古代帝王陵墓的象征,蘼芜则是一种野草,这里用来形容荒凉与衰败。这两句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最终归宿,以及他们身后留下的空旷与荒凉,进一步强化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黍离歌罢还祠庙,拭眼江门看大书”两句,引用了《诗经·王风·黍离》中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哀悼。在祠庙中祭祀,是对先人的追思;“拭眼江门看大书”,则是对历史书籍的阅读与反思,寓意着通过学习历史,以史为鉴,思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与对故国的深情缅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

收录诗词(23)

李以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岳尊先生升任苍梧诗以言别

北风吹雨过苍梧,春色黄云定有无。

天远离心何处著,江门秋夜月同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春日居九楼怀仁和梁明府

春风黄鸟坐相求,倚听声声重客愁。

削壁飞花聊进酒,乱山疏雨对登楼。

黔天不到云中雁,湖海难逢雪后舟。

应笑故人酬世拙,一官寥落自边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初入镇郡

镇郡开黔户,罗施迹尚留。

山原犹北折,河水自东流。

猿作殊方语,莺为绝国愁。

攀崖凌鸟道,沿谷瞰龙湫。

弥月晴阳少,经时毒雾稠。

鸡声出晓寨,萤火入边秋。

仗剑星随马,当歌雪满楼。

暗蓬惊散地,飞梦杳浮邱。

白发游堪远,丹心愧未酬。

艰危身万里,曾不为封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登匡山

灵岳标南纪,澄湖澹北流。

青莲梵宇豁,白鹿洞门幽。

瀑趁星河水,风含谷树秋。

三天虹作驭,双阙玉为楼。

雁塔云中起,鳌峰象外浮。

仙踪徒历历,吾道竟悠悠。

横睨空诸界,幽寻胜十洲。

几时招五老,重与访丹邱。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