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翌日用韵再赋

淅米向矛头。此局谁收。一壶依约系中流。

待挽狂澜惊望若,身世虚沤。丛桂为谁留。

风雨高楼。清宵还喜碧云稠。

灯火几家人杂遝,知是中秋。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忙碌的场景与对未来的憧憬。开头“淅米向矛头”,形象地展现了清晨劳作的景象,米粒在矛尖上轻轻滚动,生活中的琐碎细节被诗人捕捉,展现出一种生活的节奏感。

“此局谁收”则引出了一种深沉的思考,仿佛在说这忙碌的一天,最终的结果由谁来承担?这种疑问,既是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一壶依约系中流”,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充满希望的画面,一壶酒挂在河中央,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寄托着某种期待。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酒代表着生活的慰藉,而“中流”则暗示着在生活的波涛中寻找平衡与稳定。

接下来的“待挽狂澜惊望若,身世虚沤”,表达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诗人希望像挽起狂澜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有着深刻的体悟。

“丛桂为谁留。风雨高楼”,这一句充满了诗意的想象,桂花在风雨中摇曳,似乎在等待着某个人的到来。高楼之上,风雨之中,诗人或许在思考,真正的归宿在哪里?是那等待着的某人,还是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

“清宵还喜碧云稠。灯火几家人杂遝,知是中秋。”最后,诗人将思绪拉回现实,夜幕降临,碧云密布,灯火闪烁,人们忙碌而欢聚,他知道,这是中秋佳节。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与温馨,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间温情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生活的多面性,既有对日常劳作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中秋再咏

越秀旧山头。佳景谁收。沈沈珠海祗东流。

六十年来多少事,都付浮沤。行迹苦淹留。

闷倚层楼。清辉频阻绿阴稠。

大地山河浑不见,如此中秋。

形式:

浣溪纱.为徐一帆题霜厓归魂图,图为追到吴瞿庵作

凄瑟云车黯大姚。骚魂万里若为招。

可堪吴雨正潇潇。

恨血秋坟添鬼唱,新声乐府断仙韶。

剧怜人事尽萧条。

形式:

浣溪纱

谁道人间不可哀。夕阳愁满旧池台。

辽天何事鹤归来。

斫地歌声余抑塞,凌霜诗抱足低回。

怀中倘有未然灰。

形式:

风入松.答客问

栖迟社栎涧松閒。天任养衰顽。

一邱一壑余残梦,空回首、万里江山。

透网鱼宁得所,巢林鸟怎飞还。庭柯何事足怡颜。

三径莽榛菅。楼台片段浑无地,更休言、玉宇高寒。

几叶云烟画本,一龛香火蒲团。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