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紫色李子和黄瓜散发着乡村小路的香气,乌纱帽和白色葛布制成的僧衣带来清凉。
关上寺门,松树下的阴凉转动,倚着枕头,风轩中的游子梦境悠长。
因为疾病使我有闲暇,这其实并不算坏,安心就是最好的良药,无需其他处方。
僧人毫不吝啬阶前的流水,任凭葫芦瓢自得其乐地品味。

注释

紫李:紫色的李子。
黄瓜:黄瓜。
村路:乡村道路。
乌纱:黑色的官帽。
白葛:白色的葛布。
道衣:僧人的衣服。
野寺:野外的寺庙。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
攲枕:倚着枕头。
客梦:游子的梦。
因病:因为生病。
得闲:获得闲暇。
殊不恶:其实并不坏。
安心:安心。
是药:就是良药。
无方:无需处方。
道人:僧人。
不惜:毫不吝啬。
阶前水:阶前的流水。
匏樽:葫芦瓢。
自在尝:自得其乐地品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病中游祖塔院》。从诗的内容来看,苏轼在生病期间,因故得以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到了难得的清净与宁静。在这宁静中,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安详,仿佛药石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首句“紫李黄瓜村路香”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其中紫李和黄瓜都是农家常见之物,通过它们传递出了田园生活的清新与宁静。接着,“乌纱白葛道衣凉”则是对季节特征的细腻描写,乌纱指的是黑色的头巾,白葛可能是用作夏日衣服的材料,这里烘托出一个凉爽宜人的夏日午后。

第三句“闭门野寺松阴转”,通过“闭门”二字传递出诗人想要逃离尘嚣、寻求宁静的心境。野寺本身就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地方,再加上“松阴转”,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描绘,松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来的是一份难得的清凉。

第四句“攲枕风轩客梦长”中的“攲枕”指的是头枕,这里则是借用古代诗人杜甫之作意境,与“风轩”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悠扬、漫长的梦境。诗人的身体虽然因病而沉重,但心灵却在这宁静中飞翔。

接下来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表达了诗人对病中的发现,即便是在病痛之中,也能找到一份难得的清净与平和。这种心境本身就是一种良药,无需其他治疗的手段。

最后两句“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道人”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侣,而“不惜阶前水”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不再计较世俗之物。而“借与匏樽自在尝”,“匏樽”是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在宁静中品味生活,虽身处病中,但心灵却是自由且享受着这份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苏轼在生病期间所获得的一种超然物外、乐观自适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虎跑泉

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盥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一)

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二)

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三)

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