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泊新塘遇冉增城平川投赠以诗兼柬连双河张菊水》。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新塘相遇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首联“二年岭外遍仁声,况诵诗篇字字清”,开篇即赞扬了友人两年来在岭南地区传播仁义之声的高尚品德,并且强调了友人诗歌的高雅与纯净,字字珠玑,令人赞叹。
颔联“拟近弦歌观雨化,恰逢车马省秋成”,表达了诗人希望亲近友人,通过音乐与诗歌的交流,观察并感受自然界的转化与变化,同时又恰巧遇见友人返回家乡,省视秋收的场景,寓意着友情与收获的双重喜悦。
颈联“山衣修剌衰容拙,野浦停舟晚浪惊”,描绘了诗人朴素的装扮与略显衰老的面容,在野外的水边停舟,晚间的波涛突然惊起的画面,既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
尾联“有约罗浮惭后至,故人相嘱莫先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约定前往罗浮山(传说中的仙山),但因迟到而感到惭愧,同时也叮嘱友人不要独自先行,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相互之间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仁义道德的崇尚,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