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寺

秀岭奇峰接钓台,乌龙直北更崔嵬。

万松合处虚亭敞,千佛光中梵宇开。

林外瀑泉飞朔雪,云间宝藏转春雷。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秀美的山岭连接着钓鱼台,乌龙山直北更是高大巍峨。
在万棵松树环绕的地方,空旷的亭子显得开阔,众多佛像的光芒中寺庙敞开了大门。
山林之外,瀑布如冬雪飞溅,云端的宝藏寺传来春天的雷声。
沿着藤蔓深入西边的庵堂小径,倾听支郎的话语,仿佛能听到佛教经文中的智慧火花。

注释

秀岭:美丽的山岭。
奇峰:奇特的山峰。
钓台:古代垂钓的地方,可能指名胜古迹。
乌龙:地名,可能指乌龙山。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万松:成千上万的松树。
虚亭:空旷的亭子。
梵宇:寺庙,指佛教建筑。
开:开放,此处指寺庙显现。
瀑泉:瀑布和泉水。
朔雪:北方的雪,形容瀑布如雪般飞溅。
宝藏:比喻珍贵的寺庙或佛法。
春雷:春天的雷声,象征生机。
攀藤:沿着藤蔓攀登。
西庵:西方的庵堂。
支郎:可能指僧侣或佛教故事中的人物。
语劫灰: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智慧或教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寺庙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山峰、松林、瀑布和云间宝藏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乌龙寺的雄伟与神秘。诗人运用了“奇峰”、“崔嵬”、“虚亭敞”、“梵宇开”等词语,不仅塑造出一个高大上的空间,也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这一句通过动作和对话的描述,似乎是在描绘诗人自己在寺庙中的亲身体验。这里的“一听”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佛法或高僧教诲的倾听与领悟,而“支郎语劫灰”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尘世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乌龙寺自然风光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和哲思。

收录诗词(23)

吕希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夕(其一)

何处元宵好,迎銮册府西。

箫声云外起,扇影日边低。

秘禁威容肃,名流步武齐。

舜瞳回左顾,真欲过金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南园诗社重开呈梁节庵先生

盛时台笠却难忘,一赋都人已足伤。

高会及来随老辈,雅歌还得共斯堂。

兴微国俗诗将废,俯仰前尘地亦苍。

独使南园不寥落,参天林木起朝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灵香阁

昔闻僧道开,清净本求佛。

谈经悟教藏,施药蠲众疾。

临嶂起重阁,最上构禅室。

灵香邈可继,壮丽固已轶。

桐庐潇洒郡,兹阁更奇崛。

峰峦互掩映,松竹富蒙密。

我来一伏槛,紫翠竞森出。

尘襟与羁帻,中坐恍已失。

清风来甚远,冲气久弥逸。

东轩视蟠桃,仙路如彷佛。

形式: 古风

定川门

江如丁字凑城隈,长畏蛟龙鼓浪来。

门表奠川聊致祷,职当求瘼愧非才。

两滩涨定沙痕白,七里山晴雾雨开。

放出庾家楼上月,却留宾从少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