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担忧。"盛时台笠却难忘"表达了作者对于往昔辉煌岁月的深刻记忆,尽管那时的繁华已经不再,但在心中仍旧难以忘怀。"一赋都人已足伤"则透露出一种时代变迁后文化衰败的情绪,即便是一篇诗赋,也已让人们感到伤感。
接下来的"高会及来随老辈,雅歌还得共斯堂"表明作者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古人高洁的品格,以及与前辈一起在雅致的环境中吟唱诗歌,这里的"斯堂"很可能指的是诗社或类似的文化聚集地。
"兴微国俗诗将废,俯仰前尘地亦苍"则是对国家命运和文化传承的一种忧虑。"兴微"暗示着国家的微弱与动荡,而"国俗诗将废"则表达了对于民族文化可能被湮没的担忧。"俯仰前尘地亦苍"中,"俯仰"指的是低头回顾过去和抬头望向未来,而"地亦苍"则是对过往岁月的沉重感受。
最后两句"独使南园不寥落,参天林木起朝阳"显露出作者对于南园这一文化场所的特别关注。尽管时代在变迁,但希望这里能保持不被世事侵扰,继续繁盛。"参天林木起朝阳"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即便是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中,这片林木依旧屹立,与日出共鸣。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化传统的珍视,以及面对变革时期的不舍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