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三)陈觉叟雪中见过

五十七年,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坰。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霙。

遍野跳珠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

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先生。

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

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

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

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五十七年来,岁月渐长,我在山林边缘的小庵刚建好。
老朋友来访,见到雪花飞舞,如吉祥的瑞气降临。
田野上雪花纷飞,如同珍珠跳跃,孩子们收集起来装满金瓶。
期待来年,银白的大地洗净尘埃,我袖手旁观,享受太平盛世。
先生,长久以来,连蚂蚁也停止了争斗,蜗牛不再角力。
趁着身体尚健,要尽情饮酒,哪怕只是乡村的歌舞。
无需询问武将文臣,只需享受平凡生活,忘记名利。
虽然试图忘却一切,但未能忘掉美酒,我们一同沉醉,忘却形骸。

注释

侵寻:逐渐,渐渐。
小庵:简陋的小屋。
祥霙:吉祥的雪花。
跳珠溅玉:形容雪花纷飞如珠玉跳跃。
金瓶:古代盛酒的器皿。
银海:比喻广阔的雪地。
升平:太平盛世。
齐物:道家思想,指看待万物平等无差别。
蚁丘:比喻微小的争斗。
蜗角:比喻极小的范围或争斗。
尊前:酒杯前。
随分:随意,随便。
武宿文星:古代星象学中的武将和文臣之星。
忘形:忘却身份,不拘小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景中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五十七年的时候,回到了故乡,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坰"表明了诗人的退隐之志和对自然的亲近感。在这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中,诗人与故人相遇,在雪花纷飞中共同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好。

"遍野跳珠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的情景,他们像是在捡拾珍珠般欢快地玩耍,将雪花装进金瓶中。这种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对纯真无邪童年的赞美。

"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先生。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他希望能在明年看到更加平和安宁的世界,而不是充满争斗和战争的混乱局面。

接下来的几句"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健康的身体条件下,与朋友们一起享受美酒和欢乐时光,无需过多思考,只是在自然中随遇而安,忘却烦恼,沉浸于快乐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田园生活和对未来平和世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及他对生活美好的一种期待和珍视。

收录诗词(34)

王以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 生卒年:约1090年--1146年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二)游南山

雕弓绣帽。戏马秦淮道。

风入马蹄轻,曾踏遍、淮堤芳草。

飞英点点,春事已阑珊,风雨横,别离多,断送英雄老。

功名终在,休惜芳尊倒。

谈笑下燕云,看千里、风驱电扫。

男儿此事,莫待鬓丝棼,汉都护,万年觞,玉殿春风早。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一)如虞彦恭寄钱逊叔

平山堂上,侧盏歌南浦。

醉望五州山,渺千里、银涛东注。

钱郎英远,满腹贮精神,窥素壁,墨栖鸦,历历题诗处。

风裘雪帽,踏遍荆湘路。

回首古扬州,沁天外、残霞一缕。

德星光次,何日照长沙,渔夫曲,竹枝词,万古歌来暮。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

归来峰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幽人独立瞰长淮。

谁棹扁舟一叶、趁潮来。洞庭湖上银涛观。

忆我烟蓑伴。此身天地一浮萍。

去国十年华发、欲星星。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踏莎行(其二)

我自山中,渔樵冷族。一丘一壑平生熟。

朅来江海寄馀生,心兵语阱频奔北。

九里灵河,十分光烛。分辉借润须邻曲。

柳家兄弟莫瞋人,狂奴小户元低促。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