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以宁的《踏莎行(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情怀和生活状态。
“我自山中,渔樵冷族。” 这两句表明诗人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远离尘嚣,在山中过着与渔夫樵夫为伴的清贫生活。渔樵代表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存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复杂社会的疏离。
“一丘一壑平生熟。” 这里描述的是诗人在山中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一丘一壑,形容山水之美,每一个高低起伏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生活中的点滴时光都是那么亲切和熟悉。
“朅来江海寄馀生,心兵语阱频奔北。”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虽然现在隐居山中,但内心深处对未来还有所向往,希望将自己的一部分生命留在广阔的江海之间,并且内心充满斗志,不断地追求。
“九里灵河,十分光烛。” 这里的描述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九里灵河之所以能被称为灵河,是因为它不仅有着壮丽的景色,而且还蕴含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十分光烛则形容其光芒四射,如同灯烛一般明亮。
“分辉借润须邻曲。” 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融入,希望自己的生命能与这灵河的光辉相互照耀,形成一体。
“柳家兄弟莫瞋人,狂奴小户元低促。” 最后两句则是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状态的一种感慨。诗人在提醒周遭的人不要因为他的隐居而责怪他,而他自己也只是一个狂热地追求心中理想的小人物,生活虽然简单,但内心充满了激情和迫切。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向往,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而又执着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