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壶山孤秀似西山,道上归人洗眼看。
到我西山山有伴,不知谁伴此山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开篇即以“壶山孤秀似西山”表达了壶山之雄伟与独特,同时将其比喻为西山,既彰显了壶山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对壶山的一份特殊情感。紧接着,“道上归人洗眼看”则从侧面反映出壶山的非凡之处,使得归途的人都会停下脚步,用心观赏这座山的独特景致。
而在后两句“到我西山山有伴,不知谁伴此山闲”,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壶山的深情与疑惑。这里的“伴”字包含了一种寂寞和孤独之感,似乎壶山不仅是自然景观,还承载着某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或故事。而末句中的“不知谁伴此山闲”,则更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索背后的故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壶山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这座山更多的遐想与好奇。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枫林惨淡远山微,全是江南欲雪时。
极目诸天云一色,只无六出上寒枝。
束缚斋鱼昼掩关,长镵斸雪草泥间。
竹炉石鼎甘香剩,分与衰翁却病颜。
岩排绿树石相重,涨水交流失旧谼。
细觅向来行历地,十年尘迹转头空。
风帆十日转长山,为送闲身到广寒。
明月峰峦人境外,溪声一夜响前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