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帆十日转长山,为送闲身到广寒。
明月峰峦人境外,溪声一夜响前滩。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情怀与自然景观的交融。"风帆十日转长山",风帆指乘风破浪的船只,十日则时间的流逝,以及旅途的遥远,转长山意味着行程的艰难与曲折,也许暗示了送别之人的内心情感。"为送闲身到广寒",送别的人已经到达一个叫做广寒的地方,这里的“广寒”既可以理解为地名,也可能是对环境氛围的描绘,给人一种寂寞与冷清的感觉。
接着,"明月峰峦人境外",这里的明月高悬,映照着山峰的轮廓,而送别的人已经不在人们通常所处的范围之内,这里的“人境外”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溪声一夜响前滩",溪水的声音在一个夜晚中回荡,直至山前的沙洲(前滩),溪声如同自然界的诉说,传递出一种深远而悠长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风帆、长山、明月和溪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送别时的自然美景,也折射出了人们对于离别的复杂情感。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漫漫长山去不分,欲于何处望阊门。
寄声莲社还相忆,几日归鸿下故园。
官居城郭枕山根,嬉语儿童亦带村。
老子痴顽甘避俗,欲从社叟学方言。
执手群歌田舍儿,年丰米价不嫌低。
饱舂白雪已归市,晚割黄云犹枕畦。
信手翻书老更便,卷书觅酒便颓然。
一生百斛无馀事,只有残编未忍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