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乾坤始开辟,六坎首经纶。
士不知忧患,焉能免世氛。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乾坤六坎的象征,探讨天地万物的开辟和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忧患与责任。乾为天、坤为地,六坎则是易经中的水坎之象,意味着深远而又危险的境况。
诗人首句“乾坤始开辟”,展示了宇宙初开时天地分化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创世纪的宏大气势。紧接着,“六坎首经纶”则转向微妙,六坎代表着深邃和危险,诗人借此象征指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
第三句“士不知忧患”,批评那些不识时务、不知道忧虑与困苦的人。这里的“士”通常指有知识或修养之人,他们理应对社会问题有所认识和担当。
最后一句“焉能免世氛”,则是诗人提出的质问,意思是如果连这些应该明事理的人都不知道忧患,又怎么能够避免世间的污秽和迷雾呢?这里的“世氛”指的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和批判。它呼应了古人对于天道、人心与世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责任感的强烈要求。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背于身不见,亦不见庭人。
物我俱无与,方知止处真。
亨到离时见,贞从坎处来。
归根培养熟,方解鼓风雷。
元亨犹利正,始可用纯乾。
未了一贞字,何由保性天。
次谦终以巽,九卦至三陈。
圣人有忧患,何况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