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蚕丝(其二)

大茧大如卵,小茧垂其腴。

三秋上织作,君看罗绣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养蚕织丝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大茧大如卵,小茧垂其腴。” 这两句诗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蚕茧的大小形态。大茧如同卵子般饱满,小茧则垂坠着丰盈的物质,形象地描绘了蚕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与尊重。

“三秋上织作,君看罗绣襦。” 这两句诗则将视角转向了蚕丝的制作过程。在经历了三个秋天的辛勤劳动后,蚕茧被抽丝织成精美的罗绣襦。这里不仅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与时间的积累,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创造。通过“君看”二字,诗人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见证这一过程的美丽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养蚕织丝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成果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碣石篇(其一)

碣石中怒,沧海北倚。元气吐欱,若偃若起。

长风相薄,跳波千里。悬流冒颠,天汉外纪。

地轴高摽,毂转白日。与齐俱入,与汩偕出。

形式: 乐府曲辞

碣石篇(其二)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白日萧条,北风苦悲。

边声四起,胡马成群。爝火如星,列障如云。

钱镈既置,修我戈矛。裹粮坐甲,唯敌是求。

形式: 乐府曲辞

碣石篇(其三)

委蛇者河,千里一曲。方之舟之,匪刍伊粟。

太行诘屈,西北是经。车辙马迹,日不遑宁。

于铄圣人,依其在京。差次吏功,郡国以成。

形式: 乐府曲辞

碣石篇(其四)

羽翼未就,鸿鹄徘徊。神龙失水,蝼蚁所裁。

珠不暗投,剑不倒持。能弗用利,勿处于疑。

高才者妒,匪但在人。逃名避世,以保其身。

形式: 乐府曲辞